亦作“事寔”。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
《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説,不权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张守节正义:“言《庄子》杂篇《庚桑楚》以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月桂子》:“宋之问台州作诗云:‘桂子月中下,天香云外飘。’文士尚奇,非事实也。”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凡例》:“文后有评语暨自识之语,或叙作文之由,或书后来事寔。”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干实事。
《宋书·沉林子传》:“国渊以事实见赏,魏尚以盈级受罚。”唐韩愈《与于襄阳书》:“侧闻閤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事迹。
唐韩愈《欧阳生哀辞》:“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柳仲涂作铭》:“其文首纪葬之年月与地,末纪名字三代与卒年,中叙事实。”
故实,典故。
清薛雪《一瓢诗话》:“谭用之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实;偶有不杜撰、不硬用处,便佳。”
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孩子对于他,只是生物与生理上的一种事实。”
【本相】释义:
本来面目,原形。
《朱子语类》卷七六:“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清李渔《意中缘·送行》:“这规模看来,倒儼然像个男子,祇怕你那小脚儿跨不得大步,要露出本相来。”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现在颁发了土地证,富农的狰狞面目,又露了本相。”
【真相】释义:
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修梵寺》:“修梵寺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唐李贺《听颖师弹琴歌》:“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谓实任宰相。
宋徐度《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白居易《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唐慧能《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虚构】释义:
凌空构作。
汉陈琳《武军赋》:“飞梯临云,行阁虚构。”
凭空捏造。
晋葛洪《抱朴子·擢才》:“高誉美行,抑而不扬;虚构之谤,先形生影。”《魏书·杨侃传》:“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虚构是言,得无有别图也?”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问题是简单明白的: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纯粹是一些坏家伙坐在后方安乐椅上胡编出来的,是虚构的,并不存在的。”
指文艺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典型、突出主题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胡适《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大概贾元妃是虚构的人物,故曹雪芹先说她比宝玉大一岁,后来越造越不像了,就不知不觉地把元妃的年纪加长了。”杨朔《海市·<六十年的变迁>书后》:“这也不是一部历史小说。不错,小说里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有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也不乏虚构的人物和情节。”
虚搆:虚构。《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评论朝廷,虚搆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魏书·杨侃传》:“白捺小城,本非形胜。
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虚搆是言,得无有别图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大学士伍公弥泰言:向在西藏,见悬崖无路处,石上有天生梵字大悲咒,字字分明……公一生无妄语,知确非虚搆。”参见“虚构”。
【谎言】释义:
谎话。
巴金《探索集·人到中年》:“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是说真话还是贩卖谎言,读者们最清楚。”高晓声《“漏斗户”主》:“他弄不清也没有能力追究责任,但听了那么多谎言以后,语言终究也对他失去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