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有用的学问。
宋朱熹《中庸章句》题解引程子曰:“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復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清黄景仁《将为北行留赠沉枫墀》诗:“方今重实学,大义了无昧。”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乾嘉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
指有实学之人。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岭表荒远,督粤学者,往多不举其职。独惠半农学士士奇輶轩所届,砥课生徒,甄拔实学,一艺必録,苞苴不行。”
【虚名】释义:
与实际不符的声誉。
《鹖冠子·度万》:“虚名相高,精白为黑。”汉徐干《中论·亡国》:“莽之为人也,内实姦邪,外慕古义,亦聘求名儒,徵命术士……徒张设虚名以夸海内,莽亦卒以灭亡。”宋秦观《财用上》:“晋人王衍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姦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於暗世也。”茅盾《八十自述》诗:“忽然已八十,始愿所未及。俯仰愧平生,虚名不副实。”
没有实际内容或与实际内容不合的名称、名义等。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於周,周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辟疆。’周行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仲尼闻之曰:‘远哉禁偪,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文选·古诗<明月皎夜光>》:“良无盘石固,虚名復何益。”吕延济注:“言其心不固如磐石,虚有朋友之名,復何益也。”宋司马光《论夏竦谥第二状》:“议者将以謚为虚名,何害借人。”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有实权而不能用,则不得窃皇帝之虚名也。”
犹空言。
《战国策·韩策一》:“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絶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吕氏春秋·审应》:“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宋苏轼《淡轩铭》:“其自谓丛林之一害,岂虚名也哉。”明刘基《郁离子·八骏》:“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