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心情;实际情形。
《鹖冠子·著希》:“君有骄行,民多讳言,故人乖其诚能,士隐其实情,心虽不説,弗敢不誉。”《敦煌变文集·八相变》:“和尚蒙问,具答实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丘大﹞问其本意,陈祈把实情告诉了一遍。”《三侠五义》第二回:“今因婆婆问及,不敢不以实情禀告。”巴金《灭亡》第十六章:“他把实情告诉了她,不过他附加说,据他看来,案情并不重大。”
【事实】释义:
亦作“事寔”。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
《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説,不权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张守节正义:“言《庄子》杂篇《庚桑楚》以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月桂子》:“宋之问台州作诗云:‘桂子月中下,天香云外飘。’文士尚奇,非事实也。”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凡例》:“文后有评语暨自识之语,或叙作文之由,或书后来事寔。”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干实事。
《宋书·沉林子传》:“国渊以事实见赏,魏尚以盈级受罚。”唐韩愈《与于襄阳书》:“侧闻閤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事迹。
唐韩愈《欧阳生哀辞》:“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柳仲涂作铭》:“其文首纪葬之年月与地,末纪名字三代与卒年,中叙事实。”
故实,典故。
清薛雪《一瓢诗话》:“谭用之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实;偶有不杜撰、不硬用处,便佳。”
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孩子对于他,只是生物与生理上的一种事实。”
【原形】释义:
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清李渔《比目鱼·巧会》:“露原形,休遮蔽。破羣疑,销惊悸。”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陈太太:哪知不消几天,男子的原形就现了出来。”峻青《瑞雪图》:“在这种情况下,造谣煽动的坏分子,则在人民面前暴露了原形,失去了活动的市场。”
【底细】释义:
详细情况;内情。
《西游记》第七四回:“因恐汝等不知底细,吩咐我来着实盘问你哩!”《红楼梦》第八十回:“若问我的膏药,説来话长,其中底细,一言难尽。”闻一多《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电亮了。”
仔细;细心。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老爷有心叫姑娘听个底细。”华山《鸡毛信》:“我不佩服你别的,就佩服你这小小的年纪,办事这么底细,心眼这么多。”
【本相】释义:
本来面目,原形。
《朱子语类》卷七六:“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清李渔《意中缘·送行》:“这规模看来,倒儼然像个男子,祇怕你那小脚儿跨不得大步,要露出本相来。”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现在颁发了土地证,富农的狰狞面目,又露了本相。”
【真相】释义:
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修梵寺》:“修梵寺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唐李贺《听颖师弹琴歌》:“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谓实任宰相。
宋徐度《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白居易《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唐慧能《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究竟】释义:
穷尽。
《史记·三王世家》:“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彊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汉马融《广成颂》:“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魏书·儒林传·刘献之》:“献之善《春秋》、《毛诗》,每讲《左氏》,尽《隐公八年》便止,云义例已了,不復须解。由是弟子不能究竟其説。”
结束;完毕。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南朝陈徐陵《双林寺傅大士碑》:“洗浴究竟,扶坐著衣。”
结局;结果。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师父,我柳翠将来的究竟,可是如何?”清黄宗羲《<明名臣言行录>序》:“破城陷邑,智穷不能自免,则以亡卤降人为究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此事余不知其究竟,后数行,乃毕公权撰成之。”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孔子的人生哲学正是以个人为本位,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为俯仰无愧的圣贤。”
佛教语。犹言至极,即佛典里所指最高境界。
《大智度论》卷七二:“究竟者,所谓诸法实相。”唐王维《西方变画赞》序:“究竟达于无生,因地从于有相。”明李贽《六度解》:“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禪定,而后解脱可得。”
毕竟;到底。
宋苏轼《观妙堂记》:“欲求多分可以説者,如虚空花,究竟非实。”《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檜索笔署名,手颤不止,落墨污坏了奏牘。立刻教重换来,又復污坏,究竟写不得一字。”清李渔《奈何天·崖略》:“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曹禺《雷雨》第二幕:“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推求;追究。
《高子遗书·会语四》:“人要於身心不自在处,究竟一箇着落,所谓困心衡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两个连忙就朝着那盏灯磕了头,算领了父母之命。究竟起来,他的父亲--我的公公,还在山阳县县监里,他的母亲--我的婆婆,还在淮安城饭店里呢!”
深入研究;通晓。
明陶宗仪《辍耕录·狷洁》:“﹝郑所南先生﹞晚年究竟性命之学,以寿终。”清黄宗羲《<赵渔玉诗钞>序》:“少年向予欲学诗古文者,每阻之曰:‘究竟时文,而后可从事於此也。’”
犹多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老孙头说着,把手里的貂皮递给萧队长看:‘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猫皮差不究竟。’”
犹打算。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汝居此楼,作何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