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时势
【全拼】 shíshì
【释义】
  • 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

    《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紂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晋陆机《豪士赋》序:“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於时势也。”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思想是随时势而进化的。”

  • 【例句】 1、他不仅是一位时势造成的英雄,更是一种主要的历史动力。
    2、 迎合时势的需要
    3、 时势使然
    4、 并非时势造人,而是人造时势
    【近义词】 1. 时势 - 事势

    【事势】释义:

  • 权势。

    《韩非子·亡徵》:“大臣两重,父兄众强,内党外援以争事势者,可亡也。”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自秦王伯颜专政,臺宪官皆谐价而得,往往至数千緡。及其分巡,竟以事势相渔猎而偿其直。”

  • 情势;形势;情况。

    《史记·平準书》:“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今留匡弼,事势不便,唯有移车驾幸许耳。”《明史·张士诚传》:“昔隗嚣称雄於天水,今足下亦擅号於姑苏,事势相等,吾深为足下喜。”清方苞《赵处士墓表》:“处士学识过人,能辨贤姦,知事势数变以后之利害。”

  • 犹事端,乱子。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今天下事势方多,四下里竞起干戈。”

  • 2. 时势 - 局势

    【局势】释义:

  • 棋局的形势。

    唐章孝标《上太皇先生》诗:“围棋看局势,对镜戳妖精。”宋李纲《泰宁与许右丞书》:“吾儕正当远引,犹之奕者须观局势。”元薛昂夫《蟾宫曲·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斧柯已烂,局势犹迷。”

  • 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状况。

    清薛福成《援越南议上》:“今之局势与古稍异。”姚雪垠《长夜》二四:“到处是张惶奔跑和嚷叫着的人,到处是牵着乱跑的牛和驴,整个的局势就要决定于呼吸之间。”

  • 规模、格局。

    清黄钧宰《金壶遯墨·适园》:“江阴陈氏适园,局势不宽,而池臺廊榭畧具。”郭沫若《怎样运用文学语言》:“过分的诗了,反伤于凝滞,局势便不能展开,描写也难于切实。过分的散文了,则伤于琐碎,局势便流于散漫。”

  • 3. 时势 - 形势

    【形势】释义:

  • 亦作“形埶”。形态;形体。

    《文子·自然》:“夫物有胜,唯道无胜,所以无胜者,以其无常形势也。”唐贾躭《赋虞书歌》:“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肘痈》“势小为癤势大痈”注:“形势小者为癤毒,形势大者为痈。”

  • 局势;情况。

    《文子·上德》:“质的张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势之所致。”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既为刺史子,又多才,好读书,识理乱形势。”元邓玉宾《粉蝶儿·红绣鞋》套曲:“陪着笑频哀告,镇着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赵树理《三里湾》二九:“实际上她的头脑还很清楚,能考虑到当前的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

  • 指趋势。

    鲁迅《故事新编·补天》:“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 指文章的格局。

    宋秦观《谢王学士书》:“凡方册所载,简牘所存,不见则已,苟有见焉,未尝不熟诵其文,精覈其义,纵观其形势而私掇其精华。”

  • 势力;力量。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宋曾巩《契丹》:“宋兴,太祖明经纶之体,尊择用将帅……所属任皆天下之材,委任专而听断明,豪杰之士得尽其智力以赴功。故养士少而形势强。”

  • 权势,权位。

    《荀子·正论》:“爵列尊,贡禄厚,形埶胜。”杨倞注:“形埶,谓埶位也。”

  • 引申指权贵。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宋范仲淹《范公墓志铭》:“初公为洛阳主簿,实典廪纳,而邑多权要,公必先细民而后形势。”清彭绍升《陈和叔传》:“﹝陈和叔﹞不肯趋避形势、揣摩风气为巧言。”

  • 气势;声势。

    宋苏洵《审敌》:“兵法曰:词卑者进也,词强者退也。今匈奴之君臣莫不张形势以夸我,此其志不欲战明矣。”蒋光慈《田野的风》四五:“‘知道了。’囚犯们这样齐声地回答着,仿佛如听了军令一般的形势。”

  • 地理状况;地势。

    《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唐刘知几《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穀,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之易悉。”清程嗣立《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向西形势参天出,稽古名流爱蜀行。”杨朔《万丈高楼平地起》:“1959年初夏,我来到海峡,爬上一座高山,想了望了望海山的形势。”

  • 10.险要之地。

    《南齐书·刘善明传》:“淮南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宋陈亮《中兴论》:“精间谍以得虏人之情,据形势以动中原之心。”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且又无名位之可以号召、形势之可以固守。”

  • 11.指地形险要。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公以剑门形势之地,当分权以制内外。”清沉葆桢《察看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自闽安而上,洋屿、罗星塔、乌龙江、林浦皆形势之区。”

  • 12.军阵;阵势。

    《汉书·艺文志》:“形势者,靁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明冯梦龙《智囊补·捷智·洪钟》:“舟中,朝京与客奕,钟在旁諦观久之,悟其形势,导父累胜。”

  • 4. 时势 - 时事

    【时事】释义:

  • 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

    《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郑玄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 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士起将归时事於宰旅。”杜预注:“时事,四时贡职。”

  • 泛指贡品。

    宋苏轼《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 当时史实;当时情况。

    《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汉荀悦《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左丘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清任泰《质疑》:“夫作誥在诛武庚之后,不近言武庚,必远引紂事,於时事为疏。”

  • 当时的政事;世事。

    《后汉书·窦武传》:“﹝竇武﹞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唐高适《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元萨都剌《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清周亮工《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江南是定居。”

  • 局势;时局。

    《南史·韦载传》:“齐军若分兵先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元刘祁《归潜志》卷九:“麻徵君知几在南州,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清林则徐《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 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王安石《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 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王西彦《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 5. 时势 - 时局

    【时局】释义:

  • 指当时或当前的政治局势。

    明沉德符《野获编·宗藩·楚宗伏法》:“前案失之苛,后案失之纵,皆时局使然,非通论也。”清秋瑾《申江题壁》诗:“几曾涕泪伤时局?但逐豪华鬭舞衣。”徐特立《致廖局新的信》:“时局虽极困难,但比较日本却是我方有利条件为多。”

  • 【相关词】 -小时 .时尚 @安时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幕” “按时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存在与时间》  时光荏苒  李时珍 。时间 。食时,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 《冰川时代》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半小时漫画唐诗》 《单身时代》 《哀时命》 《大英雄时代》 《天使时代》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