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他人的失物。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唐孟郊《饥雪吟》:“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明梁辰鱼《浣纱记·遣求》:“化治街衢不拾遗,几兴鲁国欲倾齐。”章炳麟《东夷诗》之一:“陇首餘餱粮,道路无拾遗。”
比喻轻而易举。
《汉书·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明所以亡敌於天下也。”颜师古注:“拾遗,言其易也。”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圣人脩备以待时,是以正天下如拾遗。”宋司马光《乞罢刺陕西义勇第四札子》:“太宗取两浙,克河东,一统天下,若振槁拾遗。”
采录遗逸的事迹。
《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南齐书·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爰附录于后,作为拾遗云。”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史记·汲郑列传》:“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闥,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后汉书·胡广传》:“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北史·外戚传·贺讷》:“詔泥与元浑等八人拾遗左右。”清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君方簪笔入承明,努力拾遗供侍从。”
官名。
唐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参阅《续通典·职官三》。
【拾得】释义:
【遗失】释义:
丢失;丢弃。
《楚辞·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北齐书·皮景和传》:“属寿阳已陷,狼狈北还,器械军资,大致遗失。”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二三:“为了便于发现是否有信件遗失,从那个时候起,珊裳和明纯间的通信,都编了号码。”
遗漏。
《鹖冠子·能天》:“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若合符节,大小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直,无所不及。”《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既显巖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迨甘泉分县修志,得六十六人,而国朝画家不过十四人,皆扬州土著,书家不过三人,则其遗失多矣。”
失误;过失。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上方幸河东,亡书三篋,詔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得本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心若怀冰,战战慄慄;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唐杜甫《北征》诗:“虽乏諫諍姿,恐君有遗失。”清曹寅《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庙算无遗失,妖氛快扫除。”
指散失的文章、典籍。
《汉书·儒林传赞》:“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贺》:“李藩缀集其歌诗,因託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一:“每集细加评选,广搜遗失,成一代大观。”
遗忘;忘记。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汉郑玄笺:“成王之令德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之文章,谓周公之礼法。”孔颖达疏:“又言成王所以蒙天之德,泽及子孙者,以其有光光善德,勤行之,不过误,不遗忘,志唯循用旧典之文章,言能遵用周公礼法,故得福流子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家人连日疲倦,遗失火烛,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
因失禁而排泄。
《后汉书·张湛传》:“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篤,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二·鸡》:“小便遗失,用鷄膍胵一具,并肠烧存性,酒服。男用雌,女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