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施舍
【全拼】 shīshě
【释义】
  • 见“施舍”。

  • 亦作“施捨”。给人财物。

    《左传·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人言‘施舍’者有二义……《左传》之‘施舍’皆赐予义。”宋叶适《郭氏种德庵记》:“大父施捨惠助,一乡所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伯皋,平生忠厚志诚,奉佛甚谨,性喜施捨。”艾青《乞丐》诗:“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 亦作“施捨”。犹兴废。

    《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施舍之道,宜无殊典。”李贤注:“施舍,犹兴废也。”

  • 犹客舍。

    《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韦昭注:“施舍,宾客负任之处也。”

  • 免予服役。

    《周礼·地官·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郑玄注:“施,当为‘弛’。”贾公彦疏:“施舍者,贵与老幼废疾不科役,故言弛也。”

  • 【例句】 1、他们对于残废的人怜悯有加,慷慨施舍
    2、 第一天我是靠别人的施舍
    3、 甚至在失去工作后,他仍然很骄傲,不愿接受施舍
    4、 老两口虽然很穷,但从不请求施舍
    【近义词】 1. 施舍 - 布施

    【布施】释义:

  • 施予;施舍。谓施恩惠于人。

    《国语·周语上》:“若是,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庄子·外物》:“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汉王充《论衡·定贤》:“使穀食如水火,虽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

  • 犹普施。谓普遍施予。

    《荀子·哀公》:“布施天下而不病贫。”杨倞注:“谓广施德泽,子惠困穷,使家给人足而上不忧贫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风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

  • 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布施”为梵文Dana(檀那)的意译词,故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食。

    《北史·元太兴传》:“太兴遇患,请诸沙门行道,所有资财,一时布施,乞求病愈,名曰散生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夫人临行,尽出房中釵釧衣饰之类及所藏宝玩约数千金,布施各菴院寺观。”《西游记》第七二回:“﹝唐三藏﹞应声高叫道:‘女菩萨,贫僧这里随缘布施些儿斋吃。’”

  • 指施舍给人的财物或恩惠。

    元郑廷玉《看钱奴》楔子:“不必化斋,我化布施去也。”《红楼梦》第二九回:“我不説你是为送符,倒像为我们化布施来了。”鲁迅《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

  • 公布施行;施行。

    《墨子·非命上》:“先王之书,所以出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大经·五正》:“黄帝问阉冉曰:‘吾欲布施五正(政),焉止焉始?’”

  • 施展。

    《西游记》第二七回:“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 把财物等施舍给别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老僧是五臺山僧人……今要往别处去走走,讨这些佈施。”清李渔《奈何天·逃禅》:“求你大捨慈悲,把书房佈施与我。”

  • 2. 施舍 - 捐赠

    【捐赠】释义:

  • 赠送。

    张天翼《春风》:“这是任家鸿拿他叔叔读过的捐赠给学校的。”阿英《高尔基和中国济难会》:“高尔基要根据这些材料写一部书,把这部书所得的版税全部捐赠给中国的受难者。”

  • 3. 施舍 - 救济

    【救济】释义:

  • 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生活困难的人。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祇,下慰民望。”《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汤王﹞言罢,遂开仓库救济贫民。”老舍《四世同堂》二:“因家道衰落而连这陋巷也住不下去的,他也无力去救济。”

  • 4. 施舍 - 赈济

    【赈济】释义:

  • 以财物救济。

    《后汉书·质帝纪》:“方春戒节,賑济乏戹,掩骼埋胔之时。”《朱子语类》卷一○六:“若待他飢时理会,更有何策?东边遣使去賑济,西边遣使去賑济,只讨得逐州几箇紫綾册子来。”徐特立《抗日十大纲领》:“赈济灾荒,如果没有很好的救灾办法,一方面闹灾地方的人民活不下去,许许多多可以用来抗战的人力,被灾荒吞没了。”

  • 5. 施舍 - 赠送

    【赠送】释义:

  • 赠别送行。

    《诗·秦风·渭阳序》:“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大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序,典籍之所以作也,后世赠送讌集等作是也。”

  • 无代价地将财物或称号等给予别人。

    《后汉书·周景传》:“赠送什物,无不充备。”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因为平时工会工作做得好,这一次大会上就赠送他‘模范工会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 【反义词】 1.施舍 - 乞求

    【乞求】释义:

  • 请求;祈求。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徵诣成都。”《宋书·刘义庆传》:“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异乡之鬼,思践故土,恐关隘阻隔,乞求路引。”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伸出乞求的手,望着冷若冰霜的面孔,那种愤不欲生的滋味没有刻到你心里吗?”

  • 希望;期望。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惠生既在远国,恐不吉反,遂礼神塔,乞求一验。”唐王建《宫词》诗之八:“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求恩赦得还家。”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乞求的两个孩儿学成文武艺,一心待货与帝王家。”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叹身在长安都是客,乞求的曲江宴早排,上林花早开,眼见的九重春色自天来。”


  • 【相关词】 —西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暴”。   《施氏食狮史》   西施  《施氏食狮史》  东施效颦 《施公案》 《施氏食狮史》 《施洗者圣约翰》 《西施咏》 不施 不施粉黛 丐施 东施 东施效颦 东施效鼙 东施, 丰施 临时施宜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