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失其本来状态。
《易·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孔颖达疏:“犹众阴皆失其本实所居之处。”
不合乎事实。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汉王充《论衡·正说》:“《五经》皆多失实之説。”宋曾巩《劝学诏》:“至於学官,其能明於教率而详於考察,有得人之称,则待以信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四·崇祯纪事》:“《崇禎纪事》,吴郡姚宗典所著,其中纪载多失实。”
【真实】释义:
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汉荀悦《申鉴·政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宋苏轼《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之一:“那知非真实,造化聊戏尔。”清吴伟业《赠愿云师》:“世法梦幻,惟出世大事,乃为真实。”杨朔《海市》:“这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长山列岛。”
真心实意。
宋苏轼《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十:“玄德将死之言,乃真实语也。”明李贽《复杨定见书》:“盖真实下问,欲以求益,非借此以要名,如世人之为也。”
确切清楚。
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二折:“且是眼花花的怎生去看的真实。”《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荒诞】释义:
极言虚妄,不足凭信。
唐李白《大猎赋》:“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於西母。”宋欧阳修《菱溪大石》诗:“争奇鬦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虽语颇荒诞,似出寓言;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绳以妄语戒也。”闻一多《李白之死》:“世俗流传太白以捉月骑鲸而终,本属荒诞。”
【荒谬】释义:
谓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宋苏辙《论冬温无冰札子》:“兼其人物凡猥,学术荒谬,而寘之太常礼乐之地,命下之日,士人无不掩口窃笑。”明袁宏道《冯琢庵师》:“舍师不言,更有谁可言者?故敢不避荒谬,直陈肤见,惟师矜其愚而教之。”清戴名世《老子论上》:“其尤荒谬不通者,轮迴生死之説,而愚人信之。”瞿秋白《赤俄之归途》一:“自然有些‘初出茅庐’的办事人,无经验,会有错误,甚至於荒谬。”
【虚伪】释义:
不真实;虚假。
《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鲁迅《彷徨·伤逝》:“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虚假】释义:
假的,不真实的。
《墨子·修身》:“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唐孟浩然《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诗:“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明李东阳《经筵讲章》之二:“既无虚假,便自无有私欲,当初上天赋与我的道理都能尽得。”巴金《秋》二:“回三老爷,小的说的全是真话。若有虚假,任凭三老爷处罚。”
假借,假托。
《晋书·刘琨传》:“而匹磾无所顾忌,怙乱专杀,虚假王命,虐害鼎臣。”
【虚幻】释义:
虚假而不真实的;虚无缥缈的。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明云腾墓志》:“禀身於虚幻之中,用石火齐其短。”宋苏轼《书<金光明经>后》:“又能观诸世间,虽甚可爱,而虚幻无实,终非我有者,汝即捨离。”明李贽《答邓明府书》:“某偶尔游方之外,略示形骸虚幻於人世如此,且因以逃名避谴於一时所谓贤圣大人者。”丰子恺《晨梦》:“即一面在热心地做梦中的事,一面又知道这是虚幻的梦。”
【诞妄】释义:
荒诞虚妄。
唐裴铏《传奇·萧旷》:“无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诞妄之词尔。”《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初,誌斗尝斥祥诞妄要功,人疑为祥所杀。”沉钧儒《<申屠氏>序言》:“至于观者经验,则积久所得,亦有可略而言者:(一)不宜过于诞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