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失几”。错过时机;失误事机。
晋陆机《文赋》:“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贻误军机。
明王琼《双溪杂记》:“山东巡抚边都宪宪,真定巡抚萧都宪翀,皆抚驭无方,皆差官校拿解赴京,问以失机。”《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谁知正值北虏也先为寇,大掠人畜,陆总兵失机,扭解来京问罪,连尤侍郎都罢官去了。”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三藩之役,顺承郡王简亲王逗留於楚,贝勒洞鄂失几于陕,总督金光祖将军舒恕观望于粤。”
【失时】释义:
错过时机。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史记·孟尝君列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有利则合,岂宜失时!”
谓不逢时。
《文选·宋玉<九辩>》:“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鑠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李周翰注:“又恨失其明时,不与贤君相当。”晋陶潜《读史述九章·韩非》诗:“君子失时,白首抱关。”宋叶适《师立斋铭》:“人之晞圣,资盖匪夷;亦或仅有,而患失时。”
指违误农时。
《史记·龟策列传》:“若为枯旱,风而扬埃,蝗虫暴生,百姓失时。”南朝梁沉约《郊居赋》:“世交争而波流,民失时而狼顾。”唐杜荀鹤《送人宰德清》诗:“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
谓不当其时。
《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指不及时。
《南史·文学传·卞彬》:“兼摄性懈堕,嬾事皮肤,澡刷不谨,澣沐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