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慎重
【全拼】 shènzhòng
【释义】
  • 谨慎持重;谨慎认真。

    《东观汉记·阴识传》:“﹝阴识﹞对宾客语,不及国家,其慎重如此。”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官书如此慎重,岂復私家著述所能比肩。”巴金《家》七:“觉民慎重地表示他的意见。”

  • 【例句】 1、政策的重点是进行慎重判断。
    2、 他在做出决定前慎重考虑讨。
    3、 我认为这样做极为慎重而豁达。
    4、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他决定做此事。
    【近义词】 1. 慎重 - 谨慎

    【谨慎】释义:

  • 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

    《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丁玲《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

  • 2. 慎重 - 郑重

    【郑重】释义:

  • 频繁,反复多次。

    《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颜师古注:“郑重,犹言频烦也。重,音直用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於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郑重詔监督,一一听指麾。”

  • 殷勤切至。

    唐白居易《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綺紫氛氲。”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石曼卿﹞他日试使人通郑重,则闭门不纳,亦无应门者。”《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过访已自叨荣,奈何復金玉煇煌,郑重如此?可谓视葑菲如琼枝矣。”

  • 犹珍重。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去,仍为僧,抑为儒,均自便……好自为之,前途郑重!”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别驾》:“许置酒相款,至二更,乃命烛导别驾登楼,郑重而去。”清郝懿行《证俗文·方言》:“﹝郑重,﹞今人俱作珍重用,非汉人意也。”

  • 庄重。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七言絶句,初盛唐既饶有之,稍以郑重,故损其风神。”

  • 慎重;认真严肃。

    《朱子语类》卷九一:“大抵前辈礼数,极周详郑重。”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引宋陈文龙《上贾似道启》:“郑重千钧之判,料理一介之寒。”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万事根本君心,而用人理财,尤宜郑重。”袁鹰《深深的怀念》:“‘同志,你们回北京,给我们带句话吧。’张朝满大爹突然转过头来,郑重地对我们说。”

  • 【反义词】 1.慎重 - 草率

    【草率】释义:

  • 粗糙简略。

    宋梅尧臣《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曩者草率奉书,未悉所怀。”《清史稿·允禩传》:“寻因工部製祈穀坛祖宗神牌草率,阿尔泰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詔詰责允禩。”沙汀《烦恼》:“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

  • 轻率,不慎重。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北京似乎不宜草率前去,看事情略定后再定行止。”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老舍《全家福》第二幕:“王仁利?王新英的父亲?不要这么草率地下判断吧!况且他们姐弟都说爸爸早死啦!”

  • 潦草,不工整。

    郭沫若《<管子集校>叙录八》:“唯许氏似喜用破笔焦墨,字迹草率,颇难辨认。”冰心《去国·两个家庭》:“我低头一看,桌上对面有两本书,一本是原文,一本是三哥口述亚茜笔记的,字迹很草率,也有一两处改抹的痕迹。”


  • 2.慎重 - 轻率

    【轻率】释义:

  • 言行随便;不慎重,不严肃。

    《世说新语·任诞》“王刘共在杭南”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明帝《文章志》:“尚性轻率,不拘细行。”宋文天祥《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然凡言语轻率,便有取败之道。”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 【相关词】 一着不慎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不慎 严慎 介慎 以慎为键 优慎 信慎 修慎 克己慎行 兢慎 公慎 六慎 冲慎 勤慎 勤慎肃恭 卢怀慎 厎慎 司慎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