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三国魏卞兰《许昌宫赋》:“同一宇之深邃,致寒暑于阴阳。”唐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诗:“下可容百人,墻隅亦深邃。”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晾鹰台》:“臺东三塚相望,西北有岗隆起,古洞深邃。”徐迟《汉水桥头》:“汉水宽阔而深邃。”
幽深。
《旧五代史·晋书·张筠传》:“及罢归之后,第宅宏敞,花竹深邃,声乐饮饍,恣其所欲。”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深邃之所,有水殿一,游幸之所不到。”丁玲《三日杂记》:“我猜想在那看不见底的,黑洞的,深邃的林子里,该不知藏有多少种会使我吃惊的野兽。”
精深;深奥。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孙兰,江都人,工书画,精於天文,诗学深邃。”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文字深邃,不有笺註,苟非通才,遽难句读。”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在深邃的数学领域里,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深沉。
秦牧《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朱老总浓眉广额,脸上,特别是嘴角皱纹很深,目光冷静深邃,显得安详而又机智。”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
【深奥】释义:
幽深隐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小房,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其山巖谷深奥,日月如竇中仰视,故名之曰‘松竇’。”
高深不易理解。
《孔丛子·居卫》:“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詁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朱子语类》卷七一:“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伊川当时解不曾分明道与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看。”巴金《谈<灭亡>》:“作者引用的许多深奥的哲学著作我全没有读过。”
犹深凹。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师长闪动着他那深奥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
【深远】释义:
指思虑、计谋等深刻而长远。
《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唐李德裕《条疏边上事宜状》:“缘回鶻犹在云州,颇扰边境,据二州踪跡,必无深远之谋。”
指意义深长。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论》:“余读《司马兵法》,閎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宋苏辙《春秋论》:“求之太过,是以圣人之言更为深远而不可晓。”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啊!”
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汉枚乘《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元典章·吏部六·吏制》:“书吏有闕,於月日深远书吏内精选亷干才能,有功无过者充补。”夏曾佑《小说原理》:“此种小説,流布深远,无乎不至。”
【高深】释义:
指高度与深度。
《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李善注:“李斯上书曰:‘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子长谓‘上会稽,探禹穴’,言极其高深也。探者,取极深之义。”清沉大成《<九章>解》:“以句股中容方容圜,求山水之高深,城涂之广远。”
高的和深的。指高山和江海。
《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李善注:“高深,谓江山也。”吕延济注:“言远尽见江山也。”
指山峰与山谷。
唐萧颖士《游马耳山》诗:“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高大深邃。
唐高适《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诗:“华馆曙沉沉,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开物像高深。”
指夜深之时。
唐杜甫《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诗:“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仇兆鳌注:“更深月出。”
水平高,程度深(多指学问、技术的造诣)。
宋欧阳修《答陈知明书》:“尝辱示诗及书,读而爱之不已,以谓閎博高深,必有放纵奔驰而可喜者。”明方孝孺《赠周礼素序》:“圣人之道虽高深博大,然其要不过乎脩己以治人。”老舍《骆驼祥子》七:“在政治上,艺术上,他都并没有高深的见解。”
指学问博大精深的人。
清顾炎武《与潘次耕札》:“接手书,具感急难之诚,尤钦好学之篤。顾惟鄙劣,不足以裨助高深,故从游之示,未敢便诺。”
高低深浅的略语。
唐张九龄《题画山水障》诗:“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巖泉。变化合羣有,高深侔自然。”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岂伊凡庶,可测高深。”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书内所称如先法宪皇帝之严明,后法仁皇帝之宽仁等语,妄测高深,意存轩輊,狂谬已极。”
【粗浅】释义:
浅显;不深奥。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王生所作,虽涉粗浅,然梦中成章,亦奇矣!”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这是极显明粗浅的事实,左翼理论家也不会不明白的。”
【肤浅】释义:
浅薄。
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释《穀梁》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少经师匠。”宋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识虑肤浅,所言者皆目前之实状,非奇伟之高论也。”清黄宗羲《<南雷庚戌集>自序》:“夫明文自宋(宋濂)方(方孝孺)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无气,日流肤浅,盖已不容不变。”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