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严厉。
汉刘歆《遂初赋》序:“歆乃移书太常博士,责让深切,为朝廷大臣非疾。”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帝深切责让(张让),让辞谢,仅而得免。”《南齐书·江谧传》:“﹝謐﹞子介,建武中为吴令,治亦深切。民间榜死人髑髏为謐首,弃官而去。”
真挚,恳切。
《后汉书·李燮传》:“燮上书陈諫,辞义深切,帝乃止。”宋苏轼《与章子厚书》:“存问甚厚,忧爱深切。”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祖国啊,你能知道儿子对你的怀念是怎样深切么?”
深深切中。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卿言深切时艰,朕心加悦。”明沉德符《野获编·内监·考察内官》:“上曰:‘此奏深切时弊,其详议以闻。’”
深入透彻。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其言深切,多所称引。”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诗文一道,用意要深切,立辞要浅显。”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为着一个未来的小小的生命寝馈不安,更深切地感到自己懵懵懂懂生活在这个家庭是怎样不幸。”
【深刻】释义:
严峻苛刻。
《史记·酷吏列传》:“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唐李翰《蒙求》诗:“张汤巧詆,杜周深刻。”明李东阳《吴公神道碑铭》:“性篤厚,不乐为深刻,居官能以俭养廉,而不废賙给同里。”黄远庸《报界之风潮》:“﹝乌珍﹞由步军统领衙门佐尉出身,升至提督……其人深刻有机智。”
指痕迹深。
柯云路《三千万》:“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额上的皱纹特别深刻。”
谓诗文刻画透彻,暴露无遗。
宋惠洪《冷斋夜话·诗忌深刻》:“鲁直罪余于诗深刻见骨,不务含蓄。”
深切透彻。
《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言‘庐陵年少,不宜镇襄阳;左僕射王暕在丧,被起为吴郡,曾无辞让。’其言深刻。”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阿永究竟比我们高明,问题看的深刻。”
犹深厚。
丁玲《韦护》第三章:“而她却从不曾在他们之中,有过一点深刻的交谊。”冰心《超人·寂寞》:“母亲爱子的心,是何等的深刻!”
【深远】释义:
指思虑、计谋等深刻而长远。
《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唐李德裕《条疏边上事宜状》:“缘回鶻犹在云州,颇扰边境,据二州踪跡,必无深远之谋。”
指意义深长。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论》:“余读《司马兵法》,閎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宋苏辙《春秋论》:“求之太过,是以圣人之言更为深远而不可晓。”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啊!”
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汉枚乘《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元典章·吏部六·吏制》:“书吏有闕,於月日深远书吏内精选亷干才能,有功无过者充补。”夏曾佑《小说原理》:“此种小説,流布深远,无乎不至。”
【平淡】释义:
亦作“平澹”。谓人的品性浑厚淡泊。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晋书·郗鉴传》:“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宋王巩《王氏谈录·性贵平淡》:“公言人性贵平淡,若加以识器,即所谓宰辅器也。”明张居正《杂著》:“故人之才性,以平淡为上。”明李东阳《书米南宫真迹后》:“米称颜柳挑踢,用意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平澹天真,於五言为宜。”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大抵本领高强,作品寓意深厚,耐人寻味的画家,才敢于在画幅上萧疏平淡地仅仅画上一点东西,而留下很多的空白。”
平常;没有曲折。
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姦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宋文天祥《跋胡琴牕诗卷》:“或谓游吾山如读少陵诗,平淡奇崛,无所不有。”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陆蠡《私塾师》:“目前简直是归隐了,没有访问,没有通讯,我过着平淡而寂寞的日子。”
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事雕琢。
【肤浅】释义:
浅薄。
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释《穀梁》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少经师匠。”宋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识虑肤浅,所言者皆目前之实状,非奇伟之高论也。”清黄宗羲《<南雷庚戌集>自序》:“夫明文自宋(宋濂)方(方孝孺)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无气,日流肤浅,盖已不容不变。”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