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身世
【全拼】 shēnshì
【释义】
  • 指人的经历、遭遇。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唐杜甫《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陆文夫《小巷深处》:“徐文霞不停地哭着,让眼泪来诉说她的身世,痛苦和屈辱。”

  • 地位,声名。

    宋范成大《净光轩》诗:“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峯浑共倚阑干。”清吴伟业《同孙浣心等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

  • 一生;终身。

    唐韩偓《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犂。”宋王安石《相送行》:“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明刘基《摸鱼儿·金陵秋夜》词:“虚名枉误身世,流年衮衮长江逝,回首碧云无际。”

  • 自身与世界。

    宋林景熙《玄宅铭》:“泯好恶,身世两忘,而復返於玄。”清唐甄《潜书·性功》:“大道既裂,身自为身,世自为世……身世一气,如生成之丝;身世一治,如织成之带。”

  • 【例句】 1、凡在场听到她悲酸身世的人无不感动得流泪。
    2、 个人的特性和身世的沉浮都表明特罗依中士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3、 她的身世中有一个神秘之处。
    4、 同志,我可以给你讲讲方大夫的身世吗?
    【近义词】 1. 身世 - 出身

    【出身】释义:

  • 献身。

    《吕氏春秋·诚廉》:“伯夷叔齐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后汉书·王常传》:“今刘氏復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北齐书·封隆之传》:“时高乾告隆之曰:‘尒朱暴逆,祸加至尊,弟与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岂可不出身为主,以报讐耻乎?’”唐钱起《送郑书记》诗:“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宋苏轼《策别十六》:“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於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

  • 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唐韩愈《赠张童子序》:“有司者摠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宋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欧阳山《三家巷》二一:“陈文婷说:‘依我看,你应该好好地把高中念完。将来最好能念大学。否则念完了高中,熬了个小小的出身,也对付着可以组织个甜蜜的小家庭。’”

  • 指为官。

    汉王充《论衡·超奇》:“有如唐子高、谷子云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僕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老夫乃王翛然是也。自出身以来,跟随郎主,累建奇功。”

  • 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樊噲﹞想起某家元是屠户出身,不可忘其本领,正在我宅中演习我旧时手段,杀狗儿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人本来是个骗子出身,姓包,名道守。”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 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唐李益《城傍少年》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 指改嫁。

    张步真《满足》:“那讨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财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闹药,娘就出身了。”

  • 出生;产地。

    唐寒山《诗》之一四五:“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访。”《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原来那寺里有个道长老,原是西印度国出身,因慕中国清华,发心要到上方行脚。”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 谓出路,前途。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以此嫁他,图个日前安逸,日后出身。”《中国歌谣资料·红军游击歌》:“工农都是受苦人,快快起来帮红军,帮助红军打敌人,穷人才会有出身。”

  • 【相关词】 “”身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净身” “净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日本刺身  出师未捷身先死  据报道,“追梦者”迷你航天飞机机身结构亮相,内华达山脉公司将在年内开启“追梦者”航天飞机的轨道飞行 《单身时代》 《糟糕,身上长条纹了!》 一上青山便化身 一拧身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日身死 一显身手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一身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一身两任 一身两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