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申饬
【全拼】 shēnchì
【释义】
  • 整饬;整顿。

    汉刘向《说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 告诫。

    《宋史·田锡传》:“伏愿申飭将帅,慎固封守,勿尚小功。”清曾灿《将立夏戒仆子亟治所田》诗:“岂敢自暇豫,徒以烦申飭。”

  • 饬令;指示。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请申飭监司、郡守,自今所属闕官,以次摄事,勿得差非见任官。”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籜石请釐正尧陵两疏,最为迂宂。奉旨申飭,可不録。”

  • 斥责。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普﹞遂将众管事人一一申飭,并妻姪王文用也受了一番呵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学院恼了,传了弥轩去,当堂核对笔迹,对明白了,把他当面痛痛的申飭一番。”郭沫若《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王茂荫在严受申饬之后的第四天被调为兵部右侍郎。”

  • 【例句】 1、申饬下属
    2、 覆信申饬
    【近义词】 1. 申饬 - 告诫

    【告诫】释义:

  • 见“告戒”。

  • 2. 申饬 - 警告

    【警告】释义:

  • 告诫,使警觉。

    前蜀杜光庭《司徒青城山醮词》:“恐臣过咎所招,仙岳降异常之兆;灾蒙所袭,神峯垂警告之祥。”宋叶适《与交代启》:“智者之后,利而易循;拙者之初,钝而难习。或可施於警告,愿勿弃於疏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 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王西彦《古城的忧郁·灾祸》:“警告是早就来过的,叫他自动停刊,他没有依从。”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广播员当即向这个破坏阵地联欢的美国军官提出警告。”

  • 纪律处分的一种。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七章第三九条:“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 【相关词】 “甲申易枢” 《申报》 《申请入党》 《肖申克的救赎》 三令五申 三申 丙申 五申三令 保申 入团申请书 初,郑武公娶于申 北京申奥 含意未申 咸丰庚申 壬申 天申节 太子申 奉申贺敬 守庚申 小屈大申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