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舍利
【全拼】 shèlì
【释义】
  • 梵语,意译“身骨”。

    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明宋濂《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辩才塔南,遵像法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圆泽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

  • 契丹管军头目。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契丹舍利萴刺与惕隐皆为赵德钧所擒。”胡三省注:“舍利、惕隐,皆契丹管军头目之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

  • 【例句】 1、舍利取义
    2、 舍利
    3、 1956 年前,寺院内还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舍利
    4、 铁塔,历经地震、水患,巍然屹立至今,塔内珍藏着释迦牟尼舍利,在佛教界颇负盛名。
    【相关词】 “求田问舍”  老舍 《哑舍》 《雅舍谈吃》 一舍 七舍 三瓦两舍 三舍 三舍人诗 三舍法 三舍生 三邻四舍 上舍 下舍 不舍 不舍得 不舍昼夜 丙舍 东家西舍 东邻西舍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