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商议
【全拼】 shāngyì
【释义】
  • 商量讨论。

    唐白居易《与茂昭诏》:“如或乖违,续有商议。”《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你快去叫我哥哥来商议。”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梅佐贤受徐义德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

  • 犹建议。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这件事,我倒有个商议,只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説。”

  • 【例句】 1、他们商议扩展业务的最好方法。
    2、 他在商议事情,抽不出身接电话。
    3、 然后他们对议程又逐条地进行商议
    4、 登普斯特先生想要与几个人商议一下。
    【近义词】 1. 商议 - 商讨

    【商讨】释义:

  • 商量讨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之十八:“他们受到家庭环境的薰染,自修有典籍,教养有父兄,商讨切磋有师友。”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七:“他们经过集体商讨,决定种大红袍花生。”

  • 2. 商议 - 商酌

    【商酌】释义:

  • 商量斟酌。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閒尝与之商酌。”《老残游记》第十回:“絃已调好,璵姑与黄龙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叶圣陶《倪焕之》一:“他要请各位教员看,尤其巴望先与你商酌。”

  • 3. 商议 - 商量

    【商量】释义:

  • 商决;计议;讨论。

    《易·兑》“商兑未寧”三国魏王弼注:“商,商量裁制之谓也。”《魏书·食货志》:“臣等商量,请依先朝之詔,禁之为便。”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即无因而至矣!”宋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详定之日,与众官商量。”巴金《秋》一:“他们有很多事情要跟你商量。”

  • 意见;办法。

    《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如我商量,恒於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好事邪?”《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有个商量……程师老爷替想想行得行不得?”

  • 估计,估量。

    宋赵长卿《蓦山溪·忆古人诗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因成此词》:“满城风雨,又是重阳近,黄菊媚清秋,倚东篱商量开尽。”

  • 准备。

    宋舒亶《菩萨蛮·次韵张秉道》词:“密叶似商量,向人春意长。”元张可久《秦楼月》曲:“催归去,吴山云暗,又商量雨。”

  • 买卖时还价。

    《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家里贫穷无钱物,所买(卖)当身殯耶孃。便有牙人来勾引,所发善愿便商量。长者还钱八十贯,董永只要百千强。”蒋礼鸿通释:“商量就是还价。”

  • 4. 商议 - 讨论

    【讨论】释义:

  • 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

    《论语·宪问》:“为命,禆諶草创之,世叔讨论之。”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讨,治也。禆諶既造谋,世叔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书序》:“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孔颖达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五《典》并三代之书也。”《晋书·司马彪传》:“彪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宋文同《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 谓共同商讨辩论。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唐罗隐《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 【反义词】 1.商议 - 独断

    【独断】释义:

  • 独自决断;专断。

    《管子·明法解》:“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羣臣之道,下得明上,贱得言贵,故姦人不敢欺。”《史记·李斯列传》:“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宋苏轼《上蔡省主论放欠书》:“伏惟明公独断而力行之,使此二百二十五家,皆得归安其藜糗……以歌咏明公之德。”《孽海花》第十八回:“政体一层,我国数千年来,都是皇上一人独断的,一时恐难改变。”周恩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什么叫独断?就是我说的话就对,人家说的话就不对。”

  • 指不用外力而能自动砍断。

    《韩诗外传》卷八:“妾闻奚公之车,不能独走;莫邪虽利,不能独断,必有以动之。”


  • 【相关词】   智商 《中德通商条约》 《商山早行》。 《夏商社会生活史》 《时间商人》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片宫商 七商 三商 下海经商 业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工商银行 中央商务区 中德通商条约 中间商 五口通商 五商 人商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