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桑梓
【全拼】 sāngzǐ
【释义】
  •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东汉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沈从文《王谢子弟》:“七爷回信表示农会当然愿意服务,因为一面是为桑梓服务,一面且与素志相合。”

  • 【例句】 1、关心桑梓
    2、 你们始终不忘乡里之情、桑梓之谊,闯过道道难关,作出多多贡献,你们的创业精神已经载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史册。
    3、 桑梓之情
    4、 故乡之歌| 桑梓之歌
    【近义词】 1. 桑梓 - 家乡

    【家乡】释义:

  • 自己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故乡。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之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明张居正《给假治疾疏》:“近访得一医人自家乡来,自言能治此疾。”清李渔《奈何天·计左》:“一路行来,已是家乡地面,少不得要暂驻旌旄,略停车马。”刘半农《敲冰》诗:“你应当喝一杯胡桃滋味的家乡酒。”

  • 2. 桑梓 - 故乡

    【故乡】释义:

  • 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史记·高祖本纪》:“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冰心《晚晴集·我的故乡》:“我生于一九○○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福建福州。”

  • 3. 桑梓 - 故里

    【故里】释义:

  • 故乡;家乡。

    南朝梁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臣得重赏,由如衣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国,还於故里,岂不是大王慈恩?”宋陈师道《次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行者归故里,居者爱吾庐。”郭小川《厦门风姿》诗:“呵,我所熟悉的山区--我们英雄的故里。”

  • 4. 桑梓 - 梓乡

    【梓乡】释义:

  • 故乡。

    清冯桂芬《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如竟以经造册充数,则流毒梓乡,百世无已。”《花月痕》第四四回:“梓乡极目黯飞云,可怜倚枕弥留,犹自伤心南望。”《“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一俟风潮平静,自当各返梓乡也。”参见“桑梓”。

  • 5. 桑梓 - 老家

    【老家】释义:

  • 故乡的家庭。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至於我的老家在京里,我父亲的灵在庙里这话,我合邓褚两家,都不曾谈过,他是怎的知道,好不作怪!”《老残游记》第三回:“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匯票庄,叫个日昇昌字号,匯了八百两寄回江南徐州老家里去。”

  • 指原籍。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愫方﹞从此就遵守母亲的遗嘱,长住在北平曾家,再没有回过江南老家。”如:我的老家是四川。

  • 指阴间。俗语常以“回老家”比喻死亡。

    张天翼《仇恨》:“还没抬到家,她就抽了几下痉,回了老家。”抗日歌谣《红旗插在砬子上》:“单等鬼子来,送他回老家。”

  • 【相关词】  桑给巴尔 三桑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乔治·穆雷桑 争桑 亚利桑那州 亲桑 人世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得意须尽欢 佛桑 八瓣格桑花 公桑 农桑 力桑 劝课农桑 包桑 历尽沧桑 历经沧桑 台桑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