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湿润。
《逸周书·文传》:“土可犯材,可蓄润湿。”《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茅盾《子夜》八:“同时幻象在他润湿的眼前浮起来:那娇红的竟不是杜鹃,而是他女儿的笑靥。”
使湿润。
巴金《灭亡》第四章:“我要用我底真诚的、纯洁的爱底眼泪来润湿它。”
【润泽】释义:
滋润;使不干枯。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时时灌溉,常令润泽。”宋欧阳修《雪》诗:“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冯至《北游·公园》:“世纪末的诗人--用美人的吻来润泽他们的焦唇,用辛辣的酒浆灌溉他们憔悴的灵魂。”
恩泽。
《史记·李斯列传》:“羣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
谓施恩。
宋叶适《上西府书》:“天子明圣,亲御明堂,布德施教,润泽海宇。”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洪由义》:“汝大有恩于我部下,不但脱汝难,且当少为润泽。”
润色,修饰。
《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明陆垹《篑斋杂著·九边图论》:“末论重巡抚将臣二事,皆凿凿有见,使得其意而润泽之,而又举行以实焉,未必其无效也。”
形容有光泽。
汉贾谊《新书·道德说》:“目清而润泽若濡,无毳秽杂焉,故能见也。”宋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又有一物,六稜,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润泽可爱。”《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復﹞照常织下的紬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曹禺《雷雨》第一幕:“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润泽地分梳到后面,还保持昔日的丰采。”
【湿润】释义:
亦作“溼润”。潮湿而润泽。
《百喻经·二鸽喻》:“天降大雨,果得溼润,还復如故。”宋何薳《春渚纪闻·陈赡传异人胶法》:“陈赡,真定人。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胶虽不及常和沉珪,而置之湿润,初不蒸,则此其妙处也。”丁玲《田家冲》:“有些田放了水,静静的流着,有些刚刚耕过,翻着,排着湿润的土块。”
【潮湿】释义:
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九·给发军器》:“火药关繫紧要,必须豫备……潮湿地方,豫备三年;高燥地方,豫备五年。”曹禺《雷雨》第二幕:“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干涸】释义:
水量枯尽,多用于河道、池塘。《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明田艺衡《留青日札·江枯》:“嘉靖丁未,自夏至冬浙江潮汐不至,水源乾涸,中流可泳而渡。”沈从文《新湘行记》:“我站在干涸的石滩间,远望来处一切。”
【干燥】释义:
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汉书·沟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
失去水分;缺少水分。
汉王充《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虫不生。”《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闭,五臟内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丫头又忙掇过一碗汤来,説:‘饭乾燥,吃些汤罢!’”
枯燥,没有趣味。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八:“算学书上的文字,虽说干燥无味,但正确细密,实为他科书籍所不及。”茅盾《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大雅》和《颂》的文学语言那就是庙堂中的语言,即后世所谓‘雅言’,装模作样,官气十足,干燥无味。”
干涩,不甜润。
巴金《家》九:“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徐迟《财神和观音》:“那一笑干燥得象荒漠上的鹰叫。”
喻困难;拮据。《朱子语类》卷七二:“是尽乾燥处困之极,事无可为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看家中金银搬完,屯盐卖完,手中乾燥,央人四处借债。”
干净。
明沉鲸《双珠记·纩衣寄诗》:“东宫的尿瓶倾洗得乾浄,公主的夜桶收拾得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