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寒冷。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闻捷《海燕》:“四月的海水是清冷的,海峡中的潮流又很急湍。”
指人的风神俊秀或心地清洁。
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云。”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冷清;冷落。
明来集之《铣氏女花院全贞》:“小的小姐年甚娇小,或者挨不过清冷,倒好学些风流!”《红楼梦》第三一回:“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你虽然回国去了,但我在这里,并不寂寞,并不清冷,因为我是在同我们结成生死之谊的朋友的国土。”
形容声音清越。
《天雨花》第四回:“仪贞便把爹爹叫,口齿清冷言语明。”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山谷外经行电车的电笛声清冷地鸣叫着。”
【清凉】释义:
亦作“清凉”。寒凉;凉快。
《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如无北向户屋,於清凉处亦得。然要须日未出前清凉时下黍。”唐司空图《杨柳枝》诗之一:“烦暑若如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宋苏轼《与范子丰》之五:“南方夏热,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凉。”清黄周星《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举头便见蒲萄緑,顿令烦暑化清凉。”老舍《骆驼祥子》十八:“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的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
清静,不烦扰。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宋苏轼《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清李渔《怜香伴·女较》:“纷纷桃李都收尽,方以外尚餘仙杏,贮我药笼中,引尔清凉境。”
宫殿名。
《文选·班固<西都赋>》:“清凉宣温,神仙长年。”李善注引《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清凉殿。”
见“清凉”。
【和煦】释义:
温暖。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当严劲而葱倩,承和煦而芬腴。”唐司空图《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潜施和煦,则闔境皆苏;洞感神明,而乱根自剪。”宋解昉《永遇乐·春情》词:“风暖鶯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冰心《樱花和友谊》:“天气晴明,和煦的东风吹着。”
形容音调平和。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雅赚》:“音调激越,渐转和煦,忽鏗然顿止。”
【温暖】释义:
暖和。
汉桓宽《盐铁论·国疾》:“往者常民衣服温暖而不靡,器质朴牢而致用。”《后汉书·东夷传·倭》:“气温腝,冬夏生菜茹。”宋曾巩《喜二弟侍亲将至》诗:“共眠布被取温暖,同举菜羹甘淡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顾生肃缩,乃持襆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复衣;著之,温煗如襦,且轻鬆常如新绵。”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一道温暖的热流,缓缓地流过了道静冰冷的全身。”
犹温存。
宋杨万里《明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诗:“何须双鷺相温暖,鷺过还教转寂寥。”《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王九妈新讨了瑶琴……终日好茶好饭,去将息他,好言好语,去温暖他。”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我婶母是一个毫不亲切的妇人,我虽然被她抚养过,但是我从她那里并不曾得到温暖。”参见“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