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倾写”。指液体从高处倾倒或流泻下来。
宋苏辙《寒食》诗之一:“寒食今年客汝南,餘樽倾泻亦醺酣。”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於两山之閒。”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文潜论文诗曰:……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徐迟《长江桥头》:“狂风大作,一瞬间,暴雨已经倾泻下来。”
指把东西完全倒出。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昔四明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于稠人中时倾写於地。”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
倾吐;倾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嘆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西向引领,思一侍几闥,倾写寃愤。”明常伦《望山有怀故人》诗:“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清龙启瑞《答罗生书》:“不图足下一旦倾泻肝肺,相爱之甚,至於斯极也。”章炳麟《革命道德说》:“为是倾写肝鬲,以貽吾党。”
犹坍塌流失。
清袁枚《新齐谐·周将军墓二事》:“山西寧武有周将军遇吉之墓,百餘年来河水啮其旁,坟渐倾泻。”
【倾注】释义:
钦慕。
《世说新语·赏誉》“王夷甫语乐令”刘孝标注引《王澄别传》:“是以名闻益盛,天下知与不知,莫不倾注。”清王晫《今世说·轻诋》:“闻其姓字,或亦赫然;与之狎处,往往使人自咎其倾注之过。”
指倚重。
明袁宗道《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上倾注公甚,晋公户部尚书。”
倾泻。指液体或物体从高处流下或坠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濡水》:“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於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宋何薳《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须臾雷起,南山甘泽倾注,举郡懽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秀才》:“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復奔驰吻燥,一举十觴。”峻青《瑞雪图》:“那雨象开了天河似的,一个劲地直往下泼,一天的时间内,就倾注下了六百多毫米的雨量。”
指把精神、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花月痕》第八回:“荷生觉得那絶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鲁迅《彷徨·伤逝》:“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