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软松散。
唐白居易《宴桃源》词:“鬒鬢嚲轻鬆,凝了一双秋水。”
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宋杨万里《后圃散策》诗:“杖屨顿轻鬆,儿女同行散。”《黑籍冤魂》第三回:“自己觉得神思健旺,脚步轻鬆,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柳青《铜墙铁壁》第三章:“他叹了口气,觉得轻松了一节子。”
轻易,方便。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店主人説:‘好轻鬆的话!别説上路,等过二十天起了炕就算好的!’”沙汀《一个秋天晚上》:“但认真要找出一个人来,倒也很轻松的,这便是那个被人拖来示众的流娼。”
放松,管束不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説道:‘爹爹未可造次!狱中罪人,皆不良之辈,若轻鬆了他,倘有不测,受累不浅!’”
【从容】释义:
举动。
《礼记·缁衣》:“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从容有常者,从容,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怀沙》:“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吕延济注:“从容,犹举动也。”参阅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六上。
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书·君陈》:“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庄子·秋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下兰臺而周览兮,步从容於深宫。”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杨朔《中国人民的心》:“他的神情很从容,象是睡觉。”
以形容声响,谓浑厚而舒缓。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
盘桓逗留。
《楚辞·九章·悲回风》:“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唐白行简《三梦记》:“夜已久,恐不得从容,即当睽索。”元孙叔顺《粉蝶儿》套曲:“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清恽敬《舟经丹霞山记》:“舟人放溜恐触壁,以縴逆挽其舟,逶迤投壁下,故得从容其境。”
斡旋;周旋。
《汉书·郦食其陆贾等传赞》:“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宣宗﹞每上殿与学士从容,未尝不论儒学。”宋曾巩《金山寺水陆堂记》:“盖新(瑞新)者,余尝与之从容。彼其材且辨,有以动人者,故成此不难也。”《宋史·辛仲甫传》:“时吕蒙正以长厚居相位,王沔任事,仲甫从容其间而已。”
宽缓。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若急须者,麴乾则得。从容者,经二十日许,受霜露,弥令酒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妻弟已将此一项用去了,须老夫赔偿。且从容两日,必当处补。”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还是‘人之患’较为从容,即使有时逼上午门,也不过费两三个钟头而已。”
谓经济宽裕。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是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添了月钱,家里又从容些。”
谓顺利,顺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老虽不怎的富,别人看见他生意从容,衣食不缺,便传説了千金、几百金家事。”
指中药肉苁蓉。
唐张贲《药名联句》:“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肉苁蓉》﹝释名﹞:“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
怂恿;劝诱。从,通“怂”。
《史记·吴王濞列传》:“鼂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清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训》“从容,举动也”:“自动谓之从容,动人谓之怂慂,声义竝相近,故怂慂或作从容。”
【轻便】释义:
简便;容易。
《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以髡头为轻便。”徐特立《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需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阿贵跟着爹跑,帮着做点轻便的活,递递拿拿。”
指简易。
《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那咱们这个油田可热闹啦,得修上密如蛛网的轻便铁路。”
轻健;轻捷。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周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敕放致仕。上表不伏,於朝堂踊跃驰走,以示轻便。”《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回头看时,却是一个人扳藤附葛而来,甚是轻便。”魏源《圣武记》卷十:“兵甫集而贼已远颺,兵甫撤而贼又踵至,以累重之兵,剿轻便之贼,是以旷日无效。”
轻盈自在。
宋朱淑真《新春》诗:“鶯脣小巧轻烟里,蝶翅轻便细雨中。”元许桢《瑞莲歌次可行叔韵》:“日酣欲语转娇婉,风动似舞尤轻便。”
重量较小,使用方便。
《初学记》卷二一引晋王羲之《笔经》:“昔人或以瑠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躓矣。”清李渔《乌伤道中》诗:“笋舆轻便莫愁程,谷转溪迴路欲平。”
【轻巧】释义:
轻快灵活。
唐杜牧《张好好诗》:“絳脣渐轻巧,云步转舒徐。”清陈维崧《瑞鹤仙·咏百舌鸟同云臣赋》词:“裊裊咽时逾响,溜处偏圆,百般轻巧。”李季《玉门儿女出征记》诗三一:“浪圈推向岸边去,见几只轻巧的小小渔船。”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星光底下,他摸到障子外头的水濠边,跳过水濠,轻巧地翻过那一道柳树障子。”
小巧。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曹太皇至慈》:“神宗亲製一小輦,极为轻巧,以珠玉黄金饰之,进於太皇。”元乔吉《水仙子·花筩儿》曲:“玲瓏高插楚云岭,轻巧全胜碧玉簪。”《红楼梦》第二七回:“探春又笑道:‘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
容易;不费力。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逃走!你们真想得轻巧!”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嘿,没伤着骨头,你倒说得轻巧,我也打你一枪试试看!”
轻佻诈伪。
《新唐书·朱朴传》:“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不可以都。”宋欧阳修《论河北守备事宜札子》:“王克基凡庸轻巧,非将臣之材。”《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準性自矜,尤恶南人轻巧。”
形容文风纤巧。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孝武诗,雕文织綵,过为精密,为二藩希慕,见称轻巧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走山魈》:“施肩吾先辈为诗……如是之类,皆轻巧之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其餘尤上轻巧,辞多不载。”
【轻快】释义:
谓行动不费力。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胎息》:“试行二十日,精神便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听三更漏催,听三更漏催,马蹄轻快,风吹蜡泪宫门外。”老舍《牺牲》:“她走得极轻快,好像把一片阳光忽然全留在屋子外边。”
轻松愉快。如:他显得很轻快。
【轻易】释义:
轻视,简慢。
《列子·说符》:“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晋书·陆玩传》:“玩尝诣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牋曰:‘僕虽吴人,几为傖鬼。’其轻易权贵如此。”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其弟簴亦轻易道教,因脱褻服,挂於天尊臂上,云借此公为我掌之。”
轻佻浮躁。
《南史·周朗传》:“帝以约轻易,不如徐勉,於是勉捨同参国政。”
轻率,随便。
《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为汝家之事,出兵远征;劳军之礼,休得轻易。”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
容易;简单。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创造新文化也不是轻易的事,还得努力做去。”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幼儿患肺炎,殊非轻易之病,近未知已愈否?”
随便改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摄政王以谦抑为怀;自不能不引咎自责。而值此颠危时局,实万不能轻易总揽之权。”
【沉重】释义:
沉静庄重。《意林》引汉仲长统《昌言》:“人之性……安舒沉重者,患在后时;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后汉书·刘恺传》:“伏见前司徒刘愷,沉重渊懿,道德博备。”《南史·荀伯子传》:“车骑将军王弘称伯子‘沉重不华,有平阳侯之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水仙貌少亚,而沉重温克,满座倾谈,惟把酒含笑而已。”
分量重。《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你气色这般光彩,行李又这般沉重,多分有些钱钞。”冯雪峰《雪峰寓言·苦力父子》:“他们的工作是用肩和背,替商人从码头上把非常沉重的一大包一大包的货物背负到堆栈里去。”茅盾《子夜》九:“他闷闷地想着,觉得心头渐渐沉重。”
笨重,不灵活。
宋范仲淹《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如内有年高、脚手沉重人员,并疾患尫弱不堪披带,及愚戇全无精神不能部辖者,并开坐申奏。”
犹严重。表示程度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又过了一二年,张老患病,沉重不起。”庐隐《海滨故人》一:“当她病势沉重的时候,她母亲绝望了。”
担子。比喻担负的责任。《红楼梦》第六七回:“人家陪着你走了二三千里的路程,受了四五个月的辛苦,而且在路上又替你担了多少的惊怕沉重。”《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庄大老爷只见头朝上仰着天,一手拈着鬍鬚,慢慢的説道:‘诬告大事,本县担不起这个沉重。’”浩然《艳阳天》第三二章:“马之悦假装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是造干部的谣言吧?要为这个引起不团结,这个沉重可不小啊!’”
【紧张】释义:
精神处于极度兴奋不安的状态。
茅盾《色盲》五:“现在紧张的网在他心上撤去了,他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像赏鉴什么似的踱着。”曹禺《雷雨》第三幕:“屋内沉默而紧张。”
形势激烈或紧迫。
朱德《游南泥湾》诗:“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巴金《怀念萧珊》四:“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
经济拮据;供应不足。如:我们厂最近经济比较紧张。
【繁重】释义:
繁琐累赘。
晋葛洪《抱朴子·省烦》:“人伦虽以有礼为贵,但当令足以叙等威而表情敬,何在乎升降揖让之繁重,拜起俯伏之无已耶!”《百喻经·老母捉熊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作诸异论,既不善好,文辞繁重,多有诸病。”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莫如梁武所説懺悔,文既繁重,旨亦渊祕。”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内阁掌故宜有专书》:“内阁职掌丝纶,地居禁近,向无专书,其职守非如六部院寺委曲繁重,可以分任于胥史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周朝文字笔划繁重,称为大篆,或称籀文。”
繁多而沉重。
《隋书·袁充传》:“其后荧惑守太微者数旬,於是缮治宫室,征役繁重,充上表称‘陛下修德,荧惑退舍’。”宋叶适《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役力繁重难支,鱼贯而守,一处失险则连城震动。”《元典章·吏部六·令史》:“江南诸道行省,户口税粮课程造作等事,实为繁重。”清谭献《<金元诗录>序》:“感威柄之褻越,悼徵赋之繁重。”沙汀《困兽记》十:“‘不过,乡下究竟俭省些呢!’孟瑜说,想起了街上住家的繁重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