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掠夺。
《左传·襄公十一年》:“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汉书·匈奴传赞》:“至单于咸弃其爱子,昧利不顾,侵掠所获,岁鉅万计。”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今忽自为狂勃侵掠,不受朝命。”陶成章《浙案纪略》:“其餘一切侵掠,悉皆禁止,犯者重则斩首号令,轻则杖枷示禁。”
出击,进攻。
《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公与洺州防御使郭进,领偏师侵掠,深入敌境。”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崇德元年,索伦为科尔沁部侵掠,命来朝之索伦部长速归防御。”
【侵夺】释义:
侵占,抢夺。
《荀子·王制》:“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取侵夺,如是者危殆。”《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巧者侵夺已甚,则拙者迫怵无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明沉德符《野获编·土司·缅甸盛衰始末》:“正统间,﹝迤西﹞为麓川所侵夺,诉於朝。”徐特立《抗日十大纲领》:“另一方面要靠用武力来侵夺殖民地,重分世界,如德、意、日。”
谓侵犯夺取。
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夫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他人不得侵夺。”
被逼迫,受陷害。
汉王充《论衡·乱龙》:“囚罪正则木囚不动;囚冤侵夺,木囚动出。”
【掠夺】释义:
亦作“掠敚”。抢劫;强取。
汉荀悦《申鉴·政体》:“偷窃则民备之,备之而不得,则暴迫而取之,谓之掠夺。”《后汉书·朱穆传》:“牧守长吏,多非德选……又掠夺百姓,皆託之尊府。”宋王禹偁《律赋序》:“秋赋春闈,粗有警策,用能首冠多士,声闻於时;然试罢即为同人掠夺,其草於今莫有存者。”李大钊《新纪元》:“劳工阶级有了自卫的方法,那些少数掠夺劳工剩余的强盗,都该匿迹销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