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彊盛”。强大兴盛。
《史记·匈奴列传》:“冒突既立,是时东胡彊盛,闻冒突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突,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新五代史·唐臣传·李严》:“又闻契丹日益彊盛,大国其可无虑乎?”柔石《二月》五:“中国不久就可以强盛起来。”
谓青壮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那公子青春正当强盛,衙门独处无聊。”明唐顺之《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
犹强健。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股阳疽》:“俟胃口强盛,仍服十全大补汤。”
【富强】释义:
富足而强盛。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史记·李斯列传》:“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宋王安石《和吴御史汴渠》:“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彊。”清杜濬《初闻灯船鼓吹歌》:“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老舍《茶馆》第一幕:“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
谓使富足而强盛。
宋苏洵《春秋论》:“齐桓、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又指富足而强盛的国家。《淮南子·泰族训》:“﹝张仪、苏秦﹞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辅富强,此异行而归於丑者也。故君子过之。”
【强大】释义:
亦作“彊大”。谓力量坚强雄厚。
《老子》:“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史记·燕召公世家》:“晋公室卑,六卿始彊大。”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二》:“﹝匈奴﹞控弦之士四十餘万,自上古已来,唯冒顿为彊大。”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冗篇上》:“诸侯而弗共王室,恃其强大,自专征伐,而人畏之。”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昌盛】释义:
盛多、繁集貌。
《诗·齐风·鸡鸣》“朝既昌矣”毛传:“朝已昌盛,则君听朝。”高亨注:“昌,盛多也,指上朝的人已多。”
兴隆;兴盛。
《书·仲虺之诰》“邦乃其昌”孔传:“王者如此,国乃昌盛。”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孝文使赵谈参乘,而子孙昌盛。”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斯胜地也,建立伽蓝,当必昌盛。”洪深《青龙潭》第二幕:“将来我们的农村,是可以非常昌盛的。”
【弱小】释义:
力量单薄,地域狭小。亦指弱小者。
《管子·重令》:“德不加於弱小,威不信於彊大,征伐不能服天下,而求霸诸侯,不可得也。”《史记·燕召公世家论》:“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嶇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指孩子,小孩。
汉刘向《列女传·珠崖二义》:“此珠,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奩中,迫奉丧,道远,与弱小俱,忽然忘之,妾当坐之。”《汉书·匈奴传下》:“匈奴颇杀人民,敺妇女弱小且千人去。”
力量弱和年龄小。
《后汉书·公孙述传》:“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
指代妇幼。
《后汉书·南匈奴传》:“其胜兵四千人,弱小万餘口悉降。”
幼小,稚嫩。
冰心《寄小读者》二九:“这时我骤然觉得弱小的心灵,被这伟大的印象,升举到高空,又倏然间被压落在海底!”
【衰弱】释义:
身体的机能、精力衰退减弱。
《战国策·楚策四》:“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柔石《二月》一:“医生说他心脏衰弱,他自己有时也感到对于都市生活有种种厌弃。”
事物由强转弱。
《汉书·魏相传》:“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復扰西域。”宋苏辙《议论》:“公室既微,则三桓之子孙,天下之所谓宜盛者也,而终以衰弱而不振。”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大同巡抚张宗衡力言插部衰弱无能为。”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两线衔接愈近波形,运动的气势便愈见衰弱。”
【衰落】释义:
衰败零落。谓事物由盛而衰。
《诗·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汉郑玄笺:“如松柏之枝叶常茂盛,青青相承,无衰落也。”宋苏轼《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五代之餘,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这败了的垂了头的菊花,在这衰落的旧家,算是应应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