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浅易
【全拼】 qiǎnyì
【释义】
  • 浅显平易。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説,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珠璣咳唾,随处发见,皆可为世模范,岂可与敲推句字、描貌浅易者比哉!”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传家宝》:“﹝成金﹞著书四十餘种,浅易多此类。”

  • 【例句】 1、这本书是用初学者也能读懂的浅易英语写的。
    2、 你干吗不看浅易一点的东西?
    3、 这是相当浅易的书.
    4、 这本书是用初学者也能读懂的浅易英语写的。
    【近义词】 1. 浅易 - 浅显

    【浅显】释义:

  • 浅近明白,容易懂。

    明张居正《拟恭进<四书直解>鉴表》:“以浅显之辞,发高深之理。”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文,多属单行,语词浅显,乃古代之语也。”鲁迅《书信集·致榴花社》:“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

  • 2. 浅易 - 浅近

    【浅近】释义:

  • 浅显,不深奥。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復名家。”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学者每恨公诗平易浅近,少鍜鍊之工,不得与少陵、山谷争雄,予独以为不然。”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四:“毕特金教授,曾经作过一浅近的比喻。”

  • 不幽深,不隐蔽。

    《宋书·孝义传·张进之》:“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 浅薄卑俗。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英儒硕生不饰细辩於浅近之徒,达人伟士不变晈察於流俗之中。”前蜀贯休《行路难》诗:“浅近轻清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东周列国志》第十回:“臣闻少师乃浅近之徒,以諛得宠。”

  • 3. 浅易 - 简便

    【简便】释义:

  • 简单方便。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秦始皇时,官务烦多,以次仲所易文,简便於事要,奇而召之。”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閤门有旧閤图,颇约其礼而简便之。”明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疏》:“参酌累朝事宜,定拟简便仪注。”老舍《女店员》第一幕:“你有什么简便的办法吗?”

  • 4. 浅易 - 简单

    【简单】释义:

  • 单纯;不复杂。

    茅盾《宿莽·陀螺》四:“她的那间屋子多么精致,事务又简单。老了干不动时,我想谋这份差使。”巴金《探索集·春蚕》:“我的经验很简单,很平常,一句话:不说谎,把心交给读者。”

  • 谓经历、能力等平凡。

    巴金《军长的心》:“朝鲜人,志愿军,这都不简单啊!”峻青《海啸》第二章:“小于,你真是好样的,一口气能在水里憋那么长的时间,真不简单。”

  • 疏略草率。如:简单从事。

  • 5. 浅易 - 简易

    【简易】释义:

  • 简单易行;不烦难。

    《墨子·非命中》:“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于时狱官事繁,篆书不给,御史程邈有罪繫云阳狱中,变篆为隶,以从简易。”宋范仲淹《用天下心为心赋》:“彼惧烦苛,我则崇简易之道。”

  • 疏略平易。

    《东观汉记·马援传》:“援外类倜儻简易而内重。”《宋书·武帝纪下》:“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餘人。”宋苏轼《李仲蒙哀词》:“浑朴简易弃弗申兮,往者不还我思君兮。”

  • 设施不完备。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论》:“汉初,国家简易,制度未备。”唐柳宗元《凌助教蓬屋题诗》序:“栋宇简易,仅除风雨。”《当代》1987年第5期:“我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简易运货车从屁股后面冒出的浓烟遮住了他,我才失神地转过身来。”

  • 【反义词】 1.浅易 - 浅显

    【浅显】释义:

  • 浅近明白,容易懂。

    明张居正《拟恭进<四书直解>鉴表》:“以浅显之辞,发高深之理。”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文,多属单行,语词浅显,乃古代之语也。”鲁迅《书信集·致榴花社》:“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


  • 2.浅易 - 浅白

    【浅白】释义:

  • 浅显明白。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其实我们每天所靠来养生活的粮食,分类说起来,最重要的有四种。第一种是吃空气。浅白言之,就是吃风。”程贤章《蹲点记》:“而今一听严明说得又浅白,又通俗,禁不住齐声赞叹。”


  • 3.浅易 - 浅近

    【浅近】释义:

  • 浅显,不深奥。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復名家。”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学者每恨公诗平易浅近,少鍜鍊之工,不得与少陵、山谷争雄,予独以为不然。”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四:“毕特金教授,曾经作过一浅近的比喻。”

  • 不幽深,不隐蔽。

    《宋书·孝义传·张进之》:“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 浅薄卑俗。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英儒硕生不饰细辩於浅近之徒,达人伟士不变晈察於流俗之中。”前蜀贯休《行路难》诗:“浅近轻清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东周列国志》第十回:“臣闻少师乃浅近之徒,以諛得宠。”


  • 4.浅易 - 深奥

    【深奥】释义:

  • 幽深隐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小房,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其山巖谷深奥,日月如竇中仰视,故名之曰‘松竇’。”

  • 高深不易理解。

    《孔丛子·居卫》:“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詁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朱子语类》卷七一:“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伊川当时解不曾分明道与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看。”巴金《谈<灭亡>》:“作者引用的许多深奥的哲学著作我全没有读过。”

  • 犹深凹。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师长闪动着他那深奥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


  • 5.浅易 - 肤浅

    【肤浅】释义:

  • 浅薄。

    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释《穀梁》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少经师匠。”宋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识虑肤浅,所言者皆目前之实状,非奇伟之高论也。”清黄宗羲《<南雷庚戌集>自序》:“夫明文自宋(宋濂)方(方孝孺)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无气,日流肤浅,盖已不容不变。”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


  • 6.浅易 - 艰深

    【艰深】释义:

  • 深奥难懂。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説,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西游补》第五回:“文字艰深,便费詮解。”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好像凡是中国书都是充满着艰深的哲理,一看就费人无限的脑力似的。”


  • 7.浅易 - 通俗

    【通俗】释义:

  • 浅近易懂。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后西游记》第一回:“老大圣姓孙,名悟空取经时又有个通俗之号叫做行者,又自称齐天大圣。”丁玲《在医院中》:“编一些通俗读本给战士们读。”


  • 【相关词】 “浅尝辄止” 不知深浅 交浅不可言深 交浅言深 人命危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低吟浅唱 低唱浅斟 低唱浅酌 俚浅 俸浅 偏怀浅戆 偷浅 儇浅 兴复不浅 凑浅 凡才浅识 凡浅 出浅入深 分浅缘悭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