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浅显
【全拼】 qiǎnxiǎn
【释义】
  • 浅近明白,容易懂。

    明张居正《拟恭进<四书直解>鉴表》:“以浅显之辞,发高深之理。”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文,多属单行,语词浅显,乃古代之语也。”鲁迅《书信集·致榴花社》:“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

  • 【例句】 1、这个题材写得很浅显,一般读者很容易看懂。
    2、 回转频率也可以通过浅显的论证导出来。
    3、 意义浅显的诗;轻松的喜剧。
    4、 他说得很快,既流畅又浅显易懂。嗓音洪亮浑厚。
    【近义词】 1. 浅显 - 浅易

    【浅易】释义:

  • 浅显平易。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説,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珠璣咳唾,随处发见,皆可为世模范,岂可与敲推句字、描貌浅易者比哉!”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传家宝》:“﹝成金﹞著书四十餘种,浅易多此类。”

  • 2. 浅显 - 简单

    【简单】释义:

  • 单纯;不复杂。

    茅盾《宿莽·陀螺》四:“她的那间屋子多么精致,事务又简单。老了干不动时,我想谋这份差使。”巴金《探索集·春蚕》:“我的经验很简单,很平常,一句话:不说谎,把心交给读者。”

  • 谓经历、能力等平凡。

    巴金《军长的心》:“朝鲜人,志愿军,这都不简单啊!”峻青《海啸》第二章:“小于,你真是好样的,一口气能在水里憋那么长的时间,真不简单。”

  • 疏略草率。如:简单从事。

  • 3. 浅显 - 肤浅

    【肤浅】释义:

  • 浅薄。

    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释《穀梁》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少经师匠。”宋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识虑肤浅,所言者皆目前之实状,非奇伟之高论也。”清黄宗羲《<南雷庚戌集>自序》:“夫明文自宋(宋濂)方(方孝孺)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无气,日流肤浅,盖已不容不变。”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

  • 【反义词】 1.浅显 - 深奥

    【深奥】释义:

  • 幽深隐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小房,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其山巖谷深奥,日月如竇中仰视,故名之曰‘松竇’。”

  • 高深不易理解。

    《孔丛子·居卫》:“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詁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朱子语类》卷七一:“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伊川当时解不曾分明道与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看。”巴金《谈<灭亡>》:“作者引用的许多深奥的哲学著作我全没有读过。”

  • 犹深凹。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师长闪动着他那深奥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


  • 【相关词】 “浅尝辄止” 不知深浅 交浅不可言深 交浅言深 人命危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低吟浅唱 低唱浅斟 低唱浅酌 俚浅 俸浅 偏怀浅戆 偷浅 儇浅 兴复不浅 凑浅 凡才浅识 凡浅 出浅入深 分浅缘悭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