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年辈长、资历深的人。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唐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古人不可见,前辈復谁继?”《宋史·田昼传》:“议论慷慨,有前辈风。”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
唐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辈。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集录一》:“省试诗有前辈咏题诗集,採开元至大中省试咏诗三百五十篇,四卷。”
为唐代进士间互表尊重的称呼。
唐李商隐有《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李使君》诗,冯浩注:“本集有《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而此乃曰前辈。下篇刘韦二前辈不书其名。”
清代翰林称先己三科入院者为前辈。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按科分叙前后辈》:“於前辈老中翰致敬尽礼。公讌之日,拂座奉巵,皆长揖甚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二二序:“丁酉重九,与徐星伯前辈、吴虹生同年,连骑游西山之寳藏寺,归鞍骤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诗,搁笔而雨。”
【先辈】释义:
依次排列于前者。
《诗·小雅·采薇》“薇亦作止”汉郑玄笺:“西伯将遣戍役,先与之期以采薇之时,今薇生矣,先辈可以行也。”
对前辈的尊称。
《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诗:“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鬚事后生。”巴金《在一九七九年评选获奖作品大会上的讲话》:“我们的先辈一代一代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
唐代同时考中进士的人相互敬称先辈。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唐时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余嘉锡《读已见书斋随笔》:“唐人称进士为先辈者,言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也,故又称必先,与后人称先及第为前辈之意不同。”
对文人的敬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聪频劝道:‘先辈休胡想,一一话行藏。’”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二:“唐宋官长称秀才曰先辈。”
【前代】释义:
以前的朝代。
《书·周官》:“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宋书·乐志一》:“秦、汉闕采诗之官,哥咏多因前代,与时事既不相应,且无以垂示后昆。”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章炳麟《辨诗》:“余以为古者礼乐未兴,则因袭前代。”
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汉孔融《荐祢衡疏》:“贾谊求试属国,诡係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代美之。”《红楼梦》第七八回:“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奬而遗落未经奏请各项人等。”
【后辈】释义:
后到的人。
汉蔡邕《陈政要七事疏》:“又前至得拜,后辈被遗。”
指同道中年轻或资历浅的人。
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凡举进士者,於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於后辈,苟见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三:“唐时前辈多自重,而后辈亦尊仰前辈而师事之。”《明史·张元祯传》:“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禎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
后代子孙。
袁鹰《未来之歌·献给英雄的长辈》:“少先队员的心,你们的后辈们的心,总是同你们在一起!”
【晚辈】释义:
后辈。
宋苏轼《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诗之三:“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西游记》第五八回:“我们虽不是神仙--神仙还是我们的晚辈哩!”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他用长者的身分教训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