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气息
【全拼】 qìxī
【释义】
  • 呼吸;呼吸出入之气。

    《庄子·人间世》:“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於是并生心厉。”三国魏曹植《上书请免发取诸国士息》:“今部曲皆年耆,卧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唐元稹《有鸟》诗之十六:“气息榻然双翅垂,犹入笼中就颜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母衰迈受惊,仅存气息,二三日不復饮食。”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这是说话时透换气息的正常方式。”

  • 指说话声气。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不寻思当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来不得口好气息,倒喫顿泼拳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闻者驩咍嗢噱。”

  • 指讯息。

    《梁书·武帝纪上》:“汉口路通荆、雍,控引秦、梁,粮运资储,听此气息,所以兵压汉口,连络数州。”邹鲁《中国同盟会》:“此皆吾党气息隔絶,万能自为联合,致良恶无从而辨,薰蕕同於一器。”

  • 气味。

    唐元稹《人道短》诗:“天能种百草,蕕得十年有气息。”《红楼梦》第四七回:“这么气息,倒熏坏了我!”《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闻捷《海燕》:“我住的房子……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 喻指习气。

    《花月痕》第一回:“这明经略,名禄……年方四十五岁,弓马嫻熟,韜略精通,而且下士礼贤,毫无骄奢气息。”

  • 指诗文的风格。

    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是故两汉文章,著於班范,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自是而后,凡为文者,语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构思不远,而气息益臻薄弱,不復上拟古人矣。”

  • 气恼。

  • 【例句】 1、他具有智慧的一切光辉,却没有丝毫学究的迂腐气息
    2、 一股辛辣而带甜味的土产啤酒的气息透过茅草墙。
    3、 《最后的莫希干人》则散发着一种近乎原始时代天真无邪的纯洁的气息
    4、 我的确毫无上流社会的气息
    【近义词】 1. 气息 - 气味

    【气味】释义:

  • 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唐杜甫《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宋梅尧臣《答王德言遗柑》诗:“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许地山《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

  • 比喻意趣或情调。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唐白居易《白发》诗:“雪髮随梳落,霜毛绕鬢垂。加添老气趣,改变旧容仪。”宋范成大《元日山寺》诗:“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清包彬《次韵答薛汇仙》:“天空地阔容疎放,祇有吾曹气味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五:“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 指神态。

    《老残游记》第二回:“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臺来,并无一语。”

  • 【相关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淘气包马小跳” “笑气”   气功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土库曼斯坦达尔瓦扎天然气坑洞  空气动力学 《上气》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天气之子》 《孟冬寒气至》 《弗洛格生气了》 《正气歌》 《淘气包马小跳》 《玉光剑气集》 《被讨厌的勇气》 一丝两气 一别气 一口气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