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气派
【全拼】 qìpài
【释义】
  • 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

    《红楼梦》第三回:“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曹禺《日出》第四幕:“李石清忽然气派不同了,有些趾高气扬。”靳以《到佛子岭去》:“瞧,那就是咱们的连拱坝,你们看,多么气派。”

  • 【例句】 1、简陋的村舍因门前两棵大梨树而显得气派
    2、 我亲爱的格劳科斯,一个罗马贵族得保持他的气派
    3、 他表现十足了的演说家的气派
    4、 他们的居所既宽敞舒适又尊严气派
    【近义词】 1. 气派 - 气概

    【气概】释义:

  • 气节。

    《魏书·李神传》:“李神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清戴名世《孑遗录》:“典史张士节,秦人,性伉直,有气概。”

  • 气魄。

    元耶律楚材《继孟云卿韵》:“开基气概鲸吞海,遁世生涯鼠饮河。”明高攀龙《语》:“文公圣贤而豪杰者也,故虽以豪杰之气概,终是圣贤真色。”萧三《血青》诗:“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

  • 气派;声势。

    宋秦观《新开湖送孙诚之有龙见于东北因成绝句》:“黄綬不为无气概,苍龙随尾送行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起初进京时节,多亏他的几万本钱做桩,才做得开,成得这个大气概。”清沉元沧《涿州》诗:“风云气概楼桑里,土壤膏腴督亢图。”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中国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皇甫村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 气焰;威势。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元来你倚着丈人行的气概,就待欺负咱年华高迈。”《红楼梦》第七九回:“一月之中,﹝薛蟠、金桂﹞二人气概都还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概渐次的低矮了下去。”

  • 2. 气派 - 气魄

    【气魄】释义:

  • 气概,魄力。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薛据》:“据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明康海《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气魄如南阳卧龙,精神似渭水非熊。”

  • 气势,气派。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该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

  • 指心神,气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疏上,曾闻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

  • 3. 气派 - 派头

    【派头】释义:

  • 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气派、气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有甚么趣味呢,不过故作偃蹇,闹他那狂士派头罢了。”郭小川《秋日谈心》诗:“我们是胜利者呀,怎能没有胜利者的派头!”巴金《关于<神·鬼·人>》:“后来我又发现几个经常出入的日本人,胖胖的、举动不太灵活,却有一种派头。”马烽《太阳刚刚出山》:“你们这里真像个跃进的派头。”

  • 【反义词】 1.气派 - 落魄

    【落魄】释义:

  • 穷困失意。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酈食其﹞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清李渔《玉搔头·侦误》:“他为甚么那样威风,你为甚么这般落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前四句写出驸马公的威风,中四句回忆待诏时的光荣,末尾四句写出自己的落魄。”

  • 放荡不羁。

    《魏书·尒朱仲远传》:“大得财货,以资酒色,落魄无行。”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齐公宪﹞性落魄,嗜酒。”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二:“十里扬州落魄时,春风荳蔻写相思。”

  • 失去魂魄。比喻惊慌失措。

    冰心《南归》:“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花城》1981年第2期:“海鸥在翱翔,在欢叫,好像在抚慰船上惊骇落魄的旅人。”


  • 【相关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淘气包马小跳” “笑气”   气功   腹有诗书气自华  土库曼斯坦达尔瓦扎天然气坑洞  空气动力学 《上气》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天气之子》 《孟冬寒气至》 《弗洛格生气了》 《正气歌》 《淘气包马小跳》 《玉光剑气集》 《被讨厌的勇气》 一丝两气 一别气 一口气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