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宋陆游《冬夜戏作》诗:“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起家身袭千夫长,阿兄意气凌云上。”
兴家立业;成名发迹。
《史记·外戚世家》:“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紱望之继世。”清程寅锡《吴门新乐府》:“鸡豚酒果谢神爷,年年月月利息加。神爷神爷大起家。”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二:“他起家的历史很有趣味。”
出身。
《西京杂记》卷二:“公孙弘起家徒步为丞相。”宋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吾以布衣起家至方伯,承两朝恩渥,不可胜纪。”清侯方域《代司徒公赠周生序》:“君之祖起家布衣,以甲科諫议,位司空。”
【发迹】释义:
亦作“发跡”。亦作“发蹟”。犹兴起。谓立功扬名。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汉扬雄《解嘲》:“公孙创业於金马,驃骑发跡於祁连。”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
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
《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啟,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唐刘知几《史通·序传》:“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跡,实基於此。”
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
《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司马相如本是成都府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跡。”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谓一朝发蹟,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骆宾基《山区收购站》:“一两年不见,听说你们发迹了!电灯都安起来了。”
指发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锡九於村中设童蒙帐,兼自攻苦。每私语曰:‘父言天赐黄金,今四堵空空,岂训读所能发蹟耶?’”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像姑姑那样靠神来发迹的人有的是。”
起程,起行。
晋法显《佛国记》:“发跡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唐杨炯《紫骝马》诗:“蛇弓白羽箭,鹤轡赤茸鞦。发跡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唐韩愈《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发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见“发迹”。
【起身】释义:
出身。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犂锄。”宋岳飞《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臣起身田野,势孤援单。”
站起;起立。
《宣和遗事》后集:“粘罕与帝并起身,紫衣人望帐,下马升阶。”《儒林外史》第四十回:“那先生起身从新行礼。”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二章:“钦差应当答说:‘圣躬安好!……起去!’而后官员们才起身与钦差相见。”
动身。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今日杀牛宰马,做箇大大筵席,管待天使大人起身。”《红楼梦》第一○四回:“贾政见了宝玉果然比起身之时脸面丰满。”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至何日始能起身北上,则此时尚不能一定,不过为期总在不远罢了。”
起床。
元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唐三藏此日起身,他胖姑儿从头告诉了你。”《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五更时分,兴哥便起身收拾。”茅盾《脱险杂记·生活之一页三》:“早上天一亮就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