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起火
【全拼】 qǐ huǒ
【释义】
  • 生火;烧火;点火。

    《孙子·火攻》:“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晋书·杜预传》:“﹝杜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宋陆游《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三·玉楼玉环夜光》:“《輟耕録》载薄木片染磺起火者为夜光奴。”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二章:“屋里不起火,冷得跟在冰窟窿里一个样样。”

  • 放火。

    《文选·左思<魏都赋>》“巢焚原燎,变为煨烬”唐张载注:“虎賁中郎将袁术等攻阁,日暮,术等起火烧阁。”

  • 失火,发生火灾。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茅盾《脱险杂记·劫后拾遗五》:“相去不过十多家门面的一个洋货铺子中了一弹,立刻起火。”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一章:“起火地方即使离他寓所尚远,也还能够延烧去的。”

  • 冒火;生气。

    邹韬奋《萍踪寄语》六二:“看他等得起火的神气,颇堪发噱。”萧军《八月的乡村》十一:“最使他难忍耐的就是孙氏弟兄当真的也干上了。肩头上每人全挂了步枪,连秃四那毛孩子也一样……在队里不停留的向他打招呼这该是多么值得起火啊!简直是侮辱了他!”

  • 产生强烈的欲念。

    钱锺书《围城》一:“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

  • 谓阴阳相交,男女相合。

    《参同契》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五代彭晓通义:“天机媾龙虎之形,合夫妇之体,初则全无形质,一如鸿濛混沌之中,既经起火运符,则男女精气相纽。”

  • 起伙。

    《天雨花》第一回:“多承小相公前来下顾,还是我老身店中供饭,还是自家起火?”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一》:“‘俺家开的是起火小店。’双眉笑了,‘你没看见那头那大炕?吃的就从这里边赚出来。’”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人家谁倒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下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

  • 焰火的一种。

    明沉榜《宛署杂记·民风·土俗》:“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闐,爆竹起火,络绎不絶。”赵树理《登记》一:“艾艾可只看放花炮起火。”

  • 【例句】 1、万一起火,请按铃。
    2、 车间起火了。
    3、 敌舰起火了。
    4、 森林起火是由雷电引起的。
    【近义词】 1. 起火 - 动怒

    【动怒】释义:

  • 发怒。

    洪深《青龙潭》第一幕:“说不定菩萨动怒,今年不肯行雨,又要象六十年前了。”曹禺《王昭君》第三幕:“你先不要为我动怒,你就说吧!别叫我着急了。”

  • 2. 起火 - 发火

    【发火】释义:

  • 起火;燃火。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清顾炎武《日知录·土炕》:“北人以土为牀,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

  • 指引火。

    明陶宗仪《辍耕录·发烛》:“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 指喷火。

    《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多幻人,能发火于颜,手为江湖,口幡毦,举足堕珠玉。”

  • 发脾气。

    《孽海花》第二七回:“臣从没见过老佛爷这样的发火,知道説也无益,只好跪着忍受。”杜鹏程《年青的朋友》二:“前面的一辆车子不肯很快让路,他又发火了。”沙汀《过渡》:“这个人一向脾气很好,最后一次可发火了!”

  • 燃烧。

    巴金《灭亡》第十四章:“这是一个凉夜,但他的心却热得快要发火了。”闽剧《炼印》第十场:“同样地用筷子夹着陈魁面前的印,但觉很轻,印到炉中,发火。”

  • 子弹经撞击后火药爆发。如:打了一枪,没有发火。

  • 谓炉灶吸气性能好,火容易生得旺。

  • 3. 起火 - 生气

    【生气】释义:

  • 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韩诗外传》卷一:“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新唐书·王綝传》:“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

  • 活力;生命力。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 气概昂扬。

    《国语·晋语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清刘道开《岳庙》诗:“才过张韩天若忌,心同龙比主难孚。金戈铁马公生气,緑水青山宋旧都。”

  • 活人的气息、精气。

    《后汉书·陈龟传》:“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唐曹邺《过白起墓》诗:“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傲等正拜告间,驀闻哮吼一声,向傍洞里,两隻白头大虫,闻有生气,大虫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男鬼不能摄人精,则杀人而吸其生气,均犹狐之採补耳。”

  • 用以指生灵。

    《陈书·世祖纪》:“梁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 犹元气。

    《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絶於内也。”郭沫若《一只手》二:“只因为受伤过重而且出血过多,他的生气一时还不能够恢复转来。”

  • 空气。

    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开矿机器亦以比国所造为良。大要有三:一为注生气之器,一为戽水之器,一为拉重举重之器。”

  •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宋范仲淹《与中舍书》:“缘三哥此病,因被二壻烦恼,遂成咽塞……今既病深,又忧家及顾儿女,转更生气,何由得安。”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如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巴金《利娜·第九封信》:“说起来也叫人生气,他一眼也不看我,他甚至把我推开一点。”

  • 指储藏量。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银》:“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塲……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採,数不足,则括派以赔偿。”

  • 4. 起火 - 着火

    【着火】释义:

  • 冒火;失火。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向来炯炯有神的周公的眼光仿佛要着火了,他向着我诘问了一句:那吗怎么办呢?”如:房子着火了。

  • 【反义词】 1.起火 - 高兴

    【高兴】释义:

  • 谓兴建高楼。

    《文选·张衡<西京赋>》:“累层构而遂隮,望北辰而高兴。”吕向注:“望北极星之高以起此楼也。”

  • 高雅的兴致。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宋司马光《和鲜于子骏秋意》:“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

  • 愉快而兴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於放浪。”唐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诗:“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英烈传》第十七回:“伯温乘着高兴,只顾走进洞中。”老舍《龙须沟》第三幕:“我知道您为什么老不高兴,就是为二姑娘的婚事。”

  • 指愉快而兴奋的情绪。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爷竟是依他的话,打起高兴来,管他呢,中了,好极了;就算不中,再白辛苦这一场,也不要紧。”

  • 喜欢;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某件事。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尽管这样慎重,弄得朋友们都不高兴我了,然而,依然一出马便闹出了岔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八:“小王高兴萧队长的那种明确的,对一切都有胜利信心的口气,他对他的满肚子的意见一下完全消除了。”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有些中农则说,‘等于朝了一次木兰山’(湖北黄陂县有一个木兰山,山上有一个农民高兴去朝拜的木兰庙)。”老舍《茶馆》第三幕:“天晚了,高兴住下,您就住下。”


  • 【相关词】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一起回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吴起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鸣笳朱鹭起,叠鼓紫騂豪。”   大风起兮云飞扬   说起  吴起  早起 《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 《一起来看流星雨》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内起居注》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白蛇缘起》 《白蛇:缘起》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