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火;烧火;点火。
《孙子·火攻》:“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晋书·杜预传》:“﹝杜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宋陆游《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三·玉楼玉环夜光》:“《輟耕録》载薄木片染磺起火者为夜光奴。”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二章:“屋里不起火,冷得跟在冰窟窿里一个样样。”
放火。
《文选·左思<魏都赋>》“巢焚原燎,变为煨烬”唐张载注:“虎賁中郎将袁术等攻阁,日暮,术等起火烧阁。”
失火,发生火灾。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茅盾《脱险杂记·劫后拾遗五》:“相去不过十多家门面的一个洋货铺子中了一弹,立刻起火。”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一章:“起火地方即使离他寓所尚远,也还能够延烧去的。”
冒火;生气。
邹韬奋《萍踪寄语》六二:“看他等得起火的神气,颇堪发噱。”萧军《八月的乡村》十一:“最使他难忍耐的就是孙氏弟兄当真的也干上了。肩头上每人全挂了步枪,连秃四那毛孩子也一样……在队里不停留的向他打招呼这该是多么值得起火啊!简直是侮辱了他!”
产生强烈的欲念。
钱锺书《围城》一:“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
谓阴阳相交,男女相合。
《参同契》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五代彭晓通义:“天机媾龙虎之形,合夫妇之体,初则全无形质,一如鸿濛混沌之中,既经起火运符,则男女精气相纽。”
起伙。
《天雨花》第一回:“多承小相公前来下顾,还是我老身店中供饭,还是自家起火?”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一》:“‘俺家开的是起火小店。’双眉笑了,‘你没看见那头那大炕?吃的就从这里边赚出来。’”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人家谁倒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下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
焰火的一种。
明沉榜《宛署杂记·民风·土俗》:“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闐,爆竹起火,络绎不絶。”赵树理《登记》一:“艾艾可只看放花炮起火。”
【动怒】释义:
发怒。
洪深《青龙潭》第一幕:“说不定菩萨动怒,今年不肯行雨,又要象六十年前了。”曹禺《王昭君》第三幕:“你先不要为我动怒,你就说吧!别叫我着急了。”
【发火】释义:
起火;燃火。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清顾炎武《日知录·土炕》:“北人以土为牀,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
指引火。
明陶宗仪《辍耕录·发烛》:“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指喷火。
《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多幻人,能发火于颜,手为江湖,口幡毦,举足堕珠玉。”
发脾气。
《孽海花》第二七回:“臣从没见过老佛爷这样的发火,知道説也无益,只好跪着忍受。”杜鹏程《年青的朋友》二:“前面的一辆车子不肯很快让路,他又发火了。”沙汀《过渡》:“这个人一向脾气很好,最后一次可发火了!”
燃烧。
巴金《灭亡》第十四章:“这是一个凉夜,但他的心却热得快要发火了。”闽剧《炼印》第十场:“同样地用筷子夹着陈魁面前的印,但觉很轻,印到炉中,发火。”
子弹经撞击后火药爆发。如:打了一枪,没有发火。
谓炉灶吸气性能好,火容易生得旺。
【生气】释义:
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韩诗外传》卷一:“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新唐书·王綝传》:“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
活力;生命力。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气概昂扬。
《国语·晋语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清刘道开《岳庙》诗:“才过张韩天若忌,心同龙比主难孚。金戈铁马公生气,緑水青山宋旧都。”
活人的气息、精气。
《后汉书·陈龟传》:“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唐曹邺《过白起墓》诗:“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傲等正拜告间,驀闻哮吼一声,向傍洞里,两隻白头大虫,闻有生气,大虫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男鬼不能摄人精,则杀人而吸其生气,均犹狐之採补耳。”
用以指生灵。
《陈书·世祖纪》:“梁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犹元气。
《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絶於内也。”郭沫若《一只手》二:“只因为受伤过重而且出血过多,他的生气一时还不能够恢复转来。”
空气。
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开矿机器亦以比国所造为良。大要有三:一为注生气之器,一为戽水之器,一为拉重举重之器。”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宋范仲淹《与中舍书》:“缘三哥此病,因被二壻烦恼,遂成咽塞……今既病深,又忧家及顾儿女,转更生气,何由得安。”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如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巴金《利娜·第九封信》:“说起来也叫人生气,他一眼也不看我,他甚至把我推开一点。”
指储藏量。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银》:“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塲……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採,数不足,则括派以赔偿。”
【着火】释义:
冒火;失火。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向来炯炯有神的周公的眼光仿佛要着火了,他向着我诘问了一句:那吗怎么办呢?”如:房子着火了。
【高兴】释义:
谓兴建高楼。
《文选·张衡<西京赋>》:“累层构而遂隮,望北辰而高兴。”吕向注:“望北极星之高以起此楼也。”
高雅的兴致。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宋司马光《和鲜于子骏秋意》:“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
愉快而兴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於放浪。”唐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诗:“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英烈传》第十七回:“伯温乘着高兴,只顾走进洞中。”老舍《龙须沟》第三幕:“我知道您为什么老不高兴,就是为二姑娘的婚事。”
指愉快而兴奋的情绪。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爷竟是依他的话,打起高兴来,管他呢,中了,好极了;就算不中,再白辛苦这一场,也不要紧。”
喜欢;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某件事。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尽管这样慎重,弄得朋友们都不高兴我了,然而,依然一出马便闹出了岔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八:“小王高兴萧队长的那种明确的,对一切都有胜利信心的口气,他对他的满肚子的意见一下完全消除了。”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有些中农则说,‘等于朝了一次木兰山’(湖北黄陂县有一个木兰山,山上有一个农民高兴去朝拜的木兰庙)。”老舍《茶馆》第三幕:“天晚了,高兴住下,您就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