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一落。
汉焦赣《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宋陆游《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於是诸念起伏,生灭於心中。”萧也牧《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秋葵’,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唐柳宗元《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高低不平貌。
南朝陈后主《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续范亭《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参差不齐。
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晃动】释义:
摇动。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似这般花月神仙,晃动了文章鉅公。”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墙壁上晃动着她抖抖索索的身影。”骆宾基《寂寞》一:“偶尔我的耳朵激起一阵剧烈的嗡鸣,身子前后晃动。”
【流动】释义:
经常变动;不固定。
南朝梁萧统《解二谛义》:“生灭流动,无有住相。”唐皎然《送胜云小师》诗:“少年道性易流动,莫遣秋风入别情。”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五座固定的献金台,三座流动的献金台,掀翻了整个的武汉三镇。”
移动。
徐怀中《西线轶事》五:“公路恢复通行了,长长的车队不停地向前流动起来。”
流利通畅。
明方孝孺《答胡怀秀才书》:“今乃辱惠书千餘言,陈述反復,笔势流动,上思古人,下慨当世,伟然有奇丈夫之风。”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务新奇则太工,辞不流动,气乏浑厚。”鲁迅《书信集·致李桦》:“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綫画,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形容眼珠转动灵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我看那女子……生得虽不十分体面,却还五官端正,而且一双眼睛,极其流动。”叶圣陶《未厌集·苦辛》:“尤其是新娘的红鲜丰腴的脸,乌亮流动的眼睛,差不多赋与那寂寞的家庭以一股青春的活气。”
犹流传。
茅盾《虹》三:“剪发的空气早已在流动,那一天却突然成为事实。”
【滚动】释义:
转动;回响。
明屠隆《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笺·滚凳》:“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巴金《灭亡》第十九章:“立刻‘他’底血淋淋的只有半边脸的头在空中滚动,两只血红的眼睛对他圆睁着,好像在责备他怕死一般。”杨朔《潼关之夜》:“一种熟习的柔软的话语滚动在我耳边。”
【平坦】释义:
没有高低凹凸。亦用于比喻,犹言没有曲折,很顺当。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罽宾国王治修苏城,去长安万二千里。土地平坦,温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山甚高峻,上平坦。”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然非大潦之岁,则江波平坦,舟行无泝流之苦,惟逆瀨而前,则稍费力耳。”浩然《艳阳天》第一○八章:“这个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用意是在说服朋友,实际上,是在总结着他一生中经历过的一段光明而又不平坦的历史。”
公平;直率。
《北史·房彦谦传》:“况復爱憎肆意,致乖平坦。”师陀《寒食节》:“他知道大宅就这一个好人,心底平坦,不卑琐,所以为事情特地找上来的。”
【静止】释义:
谓事物相对地稳定、不动。
《管子·四时》:“其事号令,修禁徙民,令静止。”宋范仲淹《易义》:“内外不相与,上下静止之时也。”冰心《山中杂记》七:“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周立波《扫盲志异》:“社会发展了。他还只晓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孤立地静止地观察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