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
《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七位人臣。
《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頽叔桃子、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