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破损
【全拼】 pò sǔn
【释义】
  • 破坏。

    《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悉斩送弥晏等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此诚暴猾贼之锋,摧矜夸之巧,昭示天下,破损其业,足以慙之矣。”

  • 残破损坏。

    明叶宪祖《寒衣记》第二折:“刘家大舅!俺看你衣衫破损,多应囊橐空虚。”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弃餘集赏’。”杨朔《木棉花》:“这是一段长长的路,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

  • 破裂;损伤。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水浒传》第九八回:“琼英见他来的凶猛,手拈石子,望李逵打去,正中额角。李逵也吃了一惊,幸得皮老骨硬,只打的疼痛,却是不曾破损。”

  • 【例句】 1、政府将破损的美钞收回作废。
    2、 小心这些盘子--边缘容易破损.
    3、 所有的盘子边上都有破损
    4、 大量腹泻及稀便会使皮肤破损
    【近义词】 1. 破损 - 损坏

    【损坏】释义:

  • 残破;破损;使失去效能。

    《后汉书·乌桓传》:“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於郡县损坏,百姓流亡。”宋苏轼《奏劾巡铺内臣陈慥札子》:“乃敢号令众卒,齐声唱叫,务欲摧辱举人,以立威势,伤动士心,损坏国体。”《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当初有一人因牀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柔石《二月》十九:“你现在处处看见都是伤心的,损坏了你底身体,又有什么用呢?”

  • 杀害。

    《前汉书平话》卷中:“有张良知汉王损坏三将,张良即日将靴笏、襴袍、官爵於汉王面前纳了。”

  • 2. 破损 - 损害

    【损害】释义:

  • 伤害;使蒙受损失。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情莫不趣名利,避损害。”《左传·昭公元年》“苟或知之,虽忧何害”晋杜预注:“言先知为备,虽有忧难,无所损害。”唐吕岩《敲爻歌》:“水火蛟龙无损害,拍手天宫笑一场。”《水浒传》第一一二回:“汝等助一匹夫谋反,损害生灵,人神共怒。”巴金《家》十一:“我觉得我很喜欢她。我想这于大哥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 3. 破损 - 毁坏

    【毁坏】释义:

  • 颓败;倒坍。

    《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宋书·张茂度传》:“父死还葬,桥路毁坏,不通丧车。”

  • 拆除;销毁。

    《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汉赵岐注:“人劝齐宣王,诸侯不用明堂,可毁坏。”《后汉书·法雄传》:“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记到,其毁坏槛穽,不得妄捕山林!’”《红楼梦》第九四回:“你二哥哥的玉丢了,白问了你一句,怎么你就乱嚷?要是嚷破了,人家把那个毁坏了,我看你活得活不得!”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年羹尧私造大将军令箭,将颁发令箭毁坏。”

  • 败坏;破坏。

    《史记·周本纪》:“今殷王紂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於天,毁坏其三正。”《百喻经·诈称眼盲喻》:“毁坏浄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七:“我的幸福完全给它们毁坏了。”

  • 枯槁,朽坏。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汉班固《白虎通·崩薨》:“所以有棺椁何?所以掩藏形恶也。不欲令孝子见其毁坏也。”

  • 4. 破损 - 破坏

    【破坏】释义:

  • 摧毁;毁坏。

    《史记·匈奴列传》:“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宋书·五行志五》:“晧(孙皓)初迁都武昌,寻还建业,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宫,增修苑囿,犯暑妨农,官民疲怠。”宋陆游《晨起偶题》诗:“大事岂堪重破坏,穷人难与共功名。”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一张纸又要一箇钱买,则喫你破坏我这家私。”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要是到天黑时敌人不占沙家店,粮食也没遭到敌人的破坏,或没破坏完的话,一方面继续动员群众疏散,一方面派人到柏树墕去报告。”

  • 割裂使破碎。

    《汉书·艺文志》:“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颜师古注:“故为便辞巧説,以析破文字之形体也。”《后汉书·杨终传》:“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宋叶适《钱则甫字说》:“周道衰,士不知以身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为立私智,挟污説,无不欲破坏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熙寧、寳庆之会,时师破坏经説,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

  • 破损;损坏。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二:“寇莱公寝处一青幃二十餘年,时有破坏,輒命补葺。”明徐渭《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辟犹破坏之车,既遇险於泥泞,必得良(王良)父(造父)之御,可责望以驱驰。”《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船虽有二十三四丈长,却是破坏的地方不少: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浪花直灌进去。”碧野《没有花的春天》:“他用手指轻轻地敲着破坏的桌沿,悠悠地吹起口哨来。”

  • 损害;使受损害。

    严复《救亡决论》:“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张天翼《报复》:“我要求你给还我自由,就是请求你别破坏我们。”秦牧《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但如果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 破除;消除。

    唐朱昼《喜陈懿志示新制》诗:“有文如星宿,飞入我胸臆。忧愁方破坏,欢喜重补塞。”宋沉作喆《寓简》卷一:“更无巧伪可以破坏成法者。”

  • 扰乱;变乱;毁弃。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一:“迪(李迪)虽犯不考,然出於不意,其过可恕。如边(贾边)特立异説,此渐不可啟,将令后生务为穿凿,破坏科场旧格。”清龚自珍《明良论》:“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三节:“故其对於北方学派,有吐弃之意,有破坏之心,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此南学之精神也。”萧红《放火者》:“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生活秩序被破坏了,饭馆关起了门。”

  • 【反义词】 1.破损 - 完好

    【完好】释义:

  • 完美。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騫,涵而揉之,内外完好。”清张惠言《崔景偁哀辞》:“其为人长弟完好,生而父兄偁之,殁而所与游者思之。”

  • 完整,没有残缺、损坏。

    宋苏轼《书琅琊篆后》:“蜀人苏軾来守高密,得旧纸本於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明杨焯《宣德窑脂粉箱歌为莱阳姜仲子赋》:“此箱完好手未触,兽锦囊包须韞櫝。”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兴济镇﹞有弘治十二年碑,至今完好。”

  • 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一声雷》:“众方凝视,忽奇震如爆竹,惊怖回顾,则室中已陈设完好,酒满尊,菜满盂,几案排列。”杨朔《木棉花》:“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


  • 2.破损 - 完整

    【完整】释义:

  • 谓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

    隋卢思道《后周兴亡论》:“器械完整,货财充实,带甲百万,驍将如林。”明李东阳《重建孔子阙里庙图序》:“材干坚厚,搆缔完整,象设端伟,绘饰华焕,悉臻其极。”萧红《放火者》:“断墙笔直地站着,在一群瓦砾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

  • 指使完整。

    宋司马光《横山疏》:“料简驍鋭,罢去羸老,以练士卒;完整犀利,变更苦窳,以精器械。”宋文天祥《至广州》:“往年虏平其城,收復后不能完整为守国计,哀哉!”


  • 【相关词】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破罐子破摔” “破鞋”  拿破仑  破瓜 《东风破》 《冲破天际》 《斗破苍穹》 《无敌破坏王》 《破冰行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成语】:乘风破浪 一发破的 一木破天 一语破的 一语道破 七破八补 万一禅关砉然破 不攻自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