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虐待
【全拼】 nüèdài
【释义】
  • 用残暴的手段对待。

    《清史稿·简纯亲王济度传》:“乾隆十三年,詔责神保住恣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鲁迅《书信集·致母亲》:“海婴这几天不到外面去闹事了,他又到公园和乡下去……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

  • 【例句】 1、她看到虐待动物满腔厌恶。
    2、 我鄙视那些虐待儿童的人。
    3、 虐待某人
    4、 美国禁止虐待动物协会。
    【近义词】 1. 虐待 - 摧残

    【摧残】释义:

  • 毁损,使残败。

    汉张衡《西京赋》:“梗林为之靡拉,朴丛为之摧残。”唐寒山《诗》之一九一:“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明唐顺之《公移》:“据该道报称:刘庄一场,将次成巢,贼虽摧残已甚,而蹢躅可虞。”清汪懋麟《春夜雨中即事》诗之一:“絃管声中夜漏迟,满天风雨不曾知。梨花一树摧残了,可惜将开未放时。”沈从文《会明》:“一切的风雨寒暑,不能摧残它。”

  • 2. 虐待 - 蹂躏

    【蹂躏】释义:

  • 踩踏;践踏辗压。

    《汉书·王商传》:“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后汉书·班固传上》:“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李贤注:“蹂,践也。蹸,轢也。”蹸,《文选·班固<西都赋>》作“躪”。

  • 侵扰;侵略。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东攠乌桓,蹂轔濊貊。”李贤注:“蹂,践也。轔,轢也。”明唐顺之《答廖东雩提学书》:“连年虏骑入太原,蹂躪之惨,二百年来晋人所未见。”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若不亟行扫荡,非但老师糜餉,且多一日蹂躪,即多一方疮痍。”萧三《我记得……》诗:“这样美丽的邦家国土,怎忍叫敌人的铁蹄蹂躏?!”

  • 欺凌;糟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大娘闻之,忿气塞吭,曰:‘家无成人,遂任人蹂躪至此!’”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明公身任封疆,有心蹂躪读书人,何也?”曹禺《日出》第三幕:“翠喜大约有三十岁左右,一个已经受尽欺凌和蹂躏的女人。”

  • 【反义词】 1.虐待 - 优待

    【优待】释义:

  • 给予好的待遇,厚待。

    《三国志·吴志·顾邵传》:“年二十七,起家为豫章太守。下车祀先贤徐孺子之墓,优待其后。”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禹偁为翰林学士,上优待之,同列莫与比。”鲁迅《书信集·致母亲》:“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

  • 好的待遇。

    王西彦《古屋》第二部四:“一个人在大千世界里阅历得多了,得不到社会的优待,便心灰意冷起来。”


  • 2.虐待 - 保护

    【保护】释义:

  • 护卫使不受损害。

    《书·毕命》“分居里,成周郊”孔传:“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三国志·蜀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保护地方,藉资乡导,不能不赖乎勇。”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

  • 保重,调护。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暑溽异甚,伏望保护,寝兴万万珍重。”


  • 3.虐待 - 款待

    【款待】释义:

  • 热情优厚地招待。

    《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李斯奏曰:‘帝可赐赏来使。’帝依奏。御宴款待臣僚与孙虎。”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亲家,俺兄弟去了也,有劳尊重,只是家贫不能款待。”《镜花缘》第八三回:“子路半世在江湖上行走,受了人家许多怠慢,今日肴饌虽然不丰,却也殷勤款待,十分尽礼。”萧三《草原上的红旗》诗:“蒙古妇女穿着长袍,戴着手饰,一碗碗奶茶款待殷勤。”


  • 【相关词】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丑虐 严虐 乱虐 二竖为虐 五虐 伤化虐民 侈虐 侵虐 傲虐 僭虐 党豺为虐 冤虐 凌上虐下 凌虐 凶虐 刁虐 刻虐 削虐 助天为虐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