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怒目
【全拼】 nùmù
【释义】
  • 嗔怒睁目。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唐顾况《从军行》:“怒目时一呼,三军皆辟易。”《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赵大年边震遐《第三代》:“蔡明跑了。王维丹站起身来与徐艳彼此怒目相视。”

  • 圆睁的眼睛。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叫譀似雷惊振动,怒目得电光耀鹤。”清昭槤《啸亭续录·阿尔稗画》:“今於秀峰主人庭上见公画鹰,怒目炯裂,劲翮锋棱,有风云扶将之势。”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客别,问姓名,为周与郭。一美颜而文,一髯鬚怒目。”

  • 【例句】 1、他们对彼此的态度都有些吃惊,想不到竟会剑拔弩张,怒目相向。
    2、 他怒目注视着她.
    3、 他说话时怒目瞪着我们。
    4、 壁炉里的残火,张牙怒目,鬼头鬼脑,仿佛表示对于她的窘迫,丝毫都不关心。
    【近义词】 1. 怒目 - 怒视

    【怒视】释义:

    愤怒地注视。
    2. 怒目 - 横目

    【横目】释义:

  • 《庄子·天地》:“夫子无意於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成玄英疏:“五行之内,唯民横目。”后以“横目”指人民,百姓。

    前蜀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嶸。”宋陆游《寓叹》诗:“虚名但可欺横目,薄俗何时復结绳。”

  • 犹怒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隶横目相仇,言词兇谩。”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三:“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

  • 数字四的隐语。目字,横则为“四”。

    《晋书·五行志中》:“武帝太康三年平吴后,江南童謡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吴当復。’……案‘横目’者‘四’字,自吴亡至元帝兴几四十年。”

  • 草名。即鼓筝草。

    《尔雅·释草》:“傅,横目。”郭璞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 3. 怒目 - 横眉

    【横眉】释义:

  • 耸眉。怒貌。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三场:“心清明,日月照,横眉定把奸贼扫。”亦借指嫉恶如仇怒目而视的人。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参见“横眉努目”。

  • 4. 怒目 - 瞋目

    【瞋目】释义:

  • 睁大眼睛;瞪着眼睛。

    《庄子·秋水》:“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战国策·燕策三》:“士皆瞋目,髮尽上指冠。”《史记·项羽本纪》:“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视项王,头髮上指,目眥尽裂。”清昭槤《啸亭杂录·滑县之捷》:“其媳徐氏美而艷,贼欲犯之,徐瞋目大駡,怒嚙贼背,贼怒,醢其躯。”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毛延寿(瞋目握拳打椅靠):甚么!甚么话!老子做的事,你少得放些屁!”

  • 5. 怒目 - 瞪眼

    【瞪眼】释义:

  • 睁大眼睛。多指跟人生气或耍态度。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说就说,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马全有凶啦,立眉瞪眼,左脸腮的伤疤也红了,喊道:‘去,去!照你们这么蹭劲,延安八辈子也收复不了!气死人了!’”

  • 表示无奈。

    何永鳌《火焰山上四十天》:“可要小心,掉到火焰山的陷区里,就瞪眼了。”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用这张网,让黄维那些重炮和坦克,在我们部队攻击大王庄时,只好干瞪眼。”

  • 【相关词】 、愤怒 不怒自威 东怒西怨 东怨西怒 人怨天怒 人怨神怒 众怒 众怒难任 众怒难犯 余怒 佯怒 停瞋息怒 元首的愤怒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共工怒触不周山 冯怒 冲冠一怒 冲冠一怒为红颜 冲冠一怒为红颜” 冲冠发怒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