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浓厚
【全拼】 nónghòu
【释义】
  • 大;重。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皇》:“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陈”裴松之注引晋袁晔《献帝春秋》:“前世録功,浓厚如此。”如:他对围棋有很浓厚的兴趣。

  • 厚重,浑厚庄重。

    明王穉登《丹青志·妙品志》:“画法沉鬱,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

  • 深厚。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两人絮聒了一夜,无非是些恩情浓厚,到底不忘的话。”胡适《美国的妇人》:“这种共同生活,可使夫妇爱情格外浓厚。”

  • 稠密。

    冰心《寄小读者》十八:“他们的圆白的小脸,乌黑的眼珠,浓厚的黑发,衬映着十分可爱。”

  • 【例句】 1、他对此学科最有浓厚的兴趣。
    2、 餐桌上充满了浓厚的好奇气氛,个个都望着拜伦。
    3、 他使那些学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传统气息浓厚的大学
    【近义词】 1. 浓厚 - 浓密

    【浓密】释义:

  • 茂密;稠密。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我们拐进一簇比较浓密的树丛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余永泽望着道静悒悒的愁闷的眼睛,望着秋风中她那微微拂动着的浓密的短发,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阵心跳。”

  • 2. 浓厚 - 浓郁

    【浓郁】释义:

  • 浓重;浓厚。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宫姬韶部,儼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叶圣陶《火灾·被忘却的》:“她陶醉在甜蜜而浓郁的爱里。”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东方文化之‘古’,‘美’,‘伟大’,‘崇高’,诗文哲学,兴味浓郁。”

  • 稠密;茂密。

    冯至《蛇》诗:“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水面清澈如镜,映出了浓郁的森林。”

  • 3. 浓厚 - 浓重

    【浓重】释义:

  • 指烟雾、气味、露水等很浓很重。

    杨朔《木棉花》:“浓重的夜露把草叶都濡湿了。”

  • 强烈,鲜明。

    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N.Evereinov的画像又是一体,立方派的手法非常浓重的。”

  • 深厚。

    郭沫若《黑猫》二:“那时的少年人大都是一些国家主义者,他们有极浓重的民族感情。”

  • 4. 浓厚 - 深厚

    【深厚】释义:

  • 形容雄浑,博大。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宋范成大《重游南岳》诗:“乃知岳镇盖深厚,不与他山争秀伟。”清刘大櫆《天道中》:“天穆然而深厚,其於物也,清者浊者,灵者蠢者,无分於善恶,无一物而不一生也。”

  • 指人们学业、技艺的功底雄厚。

    清王士禛《<四溟诗话>序》:“茂秦今体工力深厚,句响而字稳,七子、五子之流,皆不及也。”清钱谦益《列传诗集小传·王慎中》:“道思诗体初宗艷丽,工力深厚,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词林口实。”

  • 宽厚,厚道。

    宋叶适《著作佐郎钱君墓志铭》:“然君廉不为劌,方不为割,不形物以明己,不离众以独立也,世环视而不得短,则深厚不伐之名交归之。”清周亮工《与王隆吉书》:“婿聪明有餘,只要深厚。”清林则徐《示喻外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这是宽既远而儆将来,何等包含深厚!”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你骂人浅薄无聊,你的深厚在哪里?你的有聊在哪里?”

  • 5. 浓厚 - 稠密

    【稠密】释义:

  • 多而密。

    宋沉括《梦溪笔谈·药议》:“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欒可爱。”明沉璟《义侠记·奇功》:“山林稠密,伏精兵料想高唐去。”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忘了这儿是枪弹稠密的阵地。”

  • 【反义词】 1.浓厚 - 淡泊

    【淡泊】释义:

  • 恬淡,不追名逐利。

    《东观汉记·郑均传》:“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宋秦观《送蔡子襄用蔡子俊韵》:“故人淡泊出天性,鷦鷯巢林一枝足。”茅盾《腐蚀·十月一日》:“既然是的,陈为什么又来‘访问’我?为什么又表示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装出那么淡泊无求的神气?”

  • 清淡寡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蒸食,其味甘甜。经久,得风,乃淡泊。”唐李白《大猎赋》:“曷若饱人以淡泊之味,醉时以淳和之觴。”宋欧阳修《送杨闢秀才》诗:“世好竞辛咸,古味殊淡泊。”清钮琇《觚賸续编·顷刻酒》:“初饮淡泊无味,顷之面颊发頳。”

  • 清贫寒素。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方纔老员外与安人的意思,嫌张家家事淡泊些,説道:‘除非张家官人中了科名,纔许他。’”《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吾有桑枣园一所,茆屋数间,园边有田十亩,勤於树艺,尽可度日。倘足下不嫌淡泊,就此暂过几时何如?”郭沫若《历史人物·王安石》:“又租了别人房子居住,这足证他的生活很淡泊的。”

  • 指颜色浅淡或消褪。

    唐杜甫《飞仙阁》诗:“寒日外淡泊,长风中怒号。”《红楼梦》第三八回:“蒂有餘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 犹冷淡。

    《孔丛子·独治》:“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平山冷燕》卷二:“我不是这等淡泊他,他还要在此缠扰哩。”

  • 指生意清淡。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杨辞以生意淡泊,本利亏损,无囊可解。”


  • 2.浓厚 - 淡薄

    【淡薄】释义:

  • 同“淡泊”。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向秀甘淡薄,深心託豪素。”宋陈师道《次韵苏公独酌》:“终然厌多事,超然趋淡薄。”粤剧《搜书院》第二场:“决不攀权附贵,宁守淡薄清高。”

  • 轻淡,微弱。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六:“路上的行人和车马都忙碌地幌动于淡薄的灯光里。”

  • 稀薄,清淡。谓密度小,或味不浓。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乃知甘醲皆是腐肠物,独有淡薄之水能益人。”宋柳永《引驾行》词:“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苏恭曰:“﹝菌桂﹞老皮坚板,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鲁迅《彷徨·在酒楼上》:“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

  • 指妆饰雅淡朴素。

    唐张籍《倡女词》:“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宋刘克庄《卜算子·茉莉》词:“淡薄古梳妆,嫺雅仙标致。”清汪懋麟《观小伶邢郎歌舞》诗:“不须邢尹重分别,淡薄衣裳也胜人。”

  • 谓印象浅淡而模糊。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一:“珊裳长到七岁,对于父亲的印象始终是非常淡薄的。”峻青《主人》:“住过的村庄和认识过的人,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的多,日子久了,记忆的影子也就渐渐地淡薄了。”

  • 冷淡。

    《新唐书·卢钧传》:“钧与人交,始若淡薄,既久乃益固。”谢璞《二月兰》:“妈妈抱愧地说:‘兰,快坐吧。要不是遭了旱,姨娘也不会这么淡薄的。’”

  • 冷落;萧条。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自从为事之后,生意淡薄,穷忙没有工夫,又是素手,不好上门。”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二:“儒门淡薄,收拾不住。”清史致谔《禀左宗堂》:“现在各货釐金因市廛生意淡薄,日见其短。”

  • 寒素。

    宋陆游《雨后复小雪》诗:“贱贫安淡薄,老钝耐讥嘲。”《红楼梦》第十二回:“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得此帮助,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


  • 3.浓厚 - 稀薄

    【稀薄】释义:

  • 稀少,淡薄;密度小,不浓厚。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他们的都市化和摩登化更深刻了,他们和农村的联系更稀薄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小引:“我现在只能够根据着我所参加过的一部分写出,而且是根据着我的日渐稀薄下去的记忆。”如:山洞里空气稀薄,进去的人多了容易出危险。


  • 【相关词】 乞纽忽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伍浓 体积比浓度 信浓号 信浓号航空母舰 克/升浓度 克分子浓度 希壤忽浓 态浓 情深意浓 摩尔浓度 春浓 春风拂槛露华浓 春风拂槛露华浓。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