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牛耳
【全拼】 niú ěr
【释义】
  •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

    《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蒋同超《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参见“执牛耳”。

  • 【例句】 1、该公司执电子行业之牛耳.
    2、 牛耳
    3、 没有任何一个重量级拳击冠军(被击败后)会重执拳坛牛耳
    4、 该公司执电子行业之牛耳
    【近义词】 1. 牛耳 - 盟主

    【盟主】释义:

  • 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

    《国语·晋语五》:“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所谓盟主,讨违命也。若皆相执,焉用盟主?”《史记·秦本纪》:“秦繆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汉书·刑法志》:“﹝晋文﹞总帅诸侯,迭为盟主。”清鲁一同《秦论》:“山东之国,方日从事干戈会盟,晋人世为盟主,盛於悼而衰於平。”

  • 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

    汉臧洪《答陈琳书》:“吾子託身於盟主,臧洪策命於长安。”《晋书·温峤传》:“初,嶠与庾亮相推为盟主。”《旧唐书·李密传》:“及义旗建,密负其强盛,欲自为盟主,乃致书呼高祖为兄,请合从以灭隋。”《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老舍《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的外部,以第三号五间北房当中的那一间为最大,公认为天台公寓的‘金銮殿’。第三号的主人也俨然以内外部的盟主自居。”

  • 喻主要的事物;主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 【相关词】 .牛 “孺子牛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牛心炙” “牛牛”  咕噜牛  木牛流马  法国斗牛犬  海牛目  牛丼  牛岛满  牛顿第一定律  牵牛花 、金牛座 《放牛班的春天》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 《蜗牛》 《赶牛车的人》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