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两者相较,情愿选取某一方面。
明吴承恩《谏采捕江南水鸟表》:“寧愿使小臣获罪,受不恭违詔之诛,岂可令元后蒙诬,来从欲劳人之谤。”田汉《获虎之夜》:“我宁愿在这近边讨饭,我宁愿一个人睡在戏台下面,我不愿离开这个地方。”
【宁可】释义:
岂可;难道能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説称《诗》《书》。高帝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北史·周齐炀王宪传》:“且太祖十儿,寧可悉为天子?卿宜规以正道,无令兄弟自致嫌疑。”清陈梦雷《绝交书》:“请兵实由陈某,今不为代白,使鬱鬱賫恨而死,天道寧可復问?”
宁愿。表示两相比较,选取一面。
唐王绩《赠学仙者》诗:“相逢寧可醉,定不学丹砂。”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寧可身卧糟丘,赛强如命悬君手。寻几个知心友,乐以忘忧,愿作林泉叟。”巴金《家》三六:“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宁肯】释义:
难道不肯,岂肯。
《后汉书·刘盆子传》:“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寧肯哀之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僕寧肯请人之父而淫人之女?若復见来,便出斫之。”宋范成大《次韵汉卿舅即事》:“风捲南枝一夜休,孤芳寧肯为人留?”清黄宗羲《与康明府书》:“老父母固二公之流亚也。寧肯坐视宇下之小民肝脑涂地,而不为之动心乎?”
宁愿。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一天夜里,汤阿英偷偷回到自己的家,抱住娘失声痛哭,宁肯跟爹和娘到处去讨饭,死也不肯回到朱家这个老虎窝里去了。”
【情愿】释义:
志愿,愿望。
《晋书·刘颂传》:“然人心繫常,不累十年,好恶未改,情愿未移。”《魏书·高闾传》:“閭每请本州以自効,詔曰:‘……朝之老成,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南史·臧焘传》:“义宣腹心将佐蔡超、竺超人等咸有富贵情愿。”
心里愿意。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老臣情愿致仕闲居。”《红楼梦》第三七回:“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冰心《寄小读者》十八:“明知追写这些事时,要引起我的惆怅,但为着小朋友,我是十分情愿。”
宁可;宁愿。
唐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之三:“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甘心】释义:
愿意。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唐张鷟《游仙窟》:“千看千意密,一见一怜深。但当把手子,寸斩亦甘心。”刘半农《扬鞭集·晓》:“晓风轻轻吹来,很凉快,很清洁,叫我不甘心睡。”
快意。
《左传·庄公九年》:“管召,讎也,请受而甘心焉。”杜预注:“甘心,言快意戮杀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诗谳》:“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因为它的事业在本质上是进步文化事业,已足招顽固派的嫉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甘心。”
指使之快意。
《汉书·汲黯传》:“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
羡慕;向慕。
《史记·封禅书》:“﹝三神山﹞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世主莫不甘心焉。”司马贞索隐:“甘心,谓心甘羡也。”《北史·裴矩传》:“矩盛言胡中多诸寳物,吐谷浑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宋苏轼《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独甘心焉。”
苦心。
南朝宋谢灵运《白石岩下径行田》诗:“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頽龄。饥饉不可久,甘心务经营。”南朝梁锺嵘《<诗品>序》:“今之士俗,斯风炽矣。纔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騖焉。”
纵情。
《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唐高彦休《唐阙史·杜牧》:“﹝杜牧﹞闻湖州名郡,风物妍好,且多奇色,因甘心游之。”
【甘愿】释义:
美好的愿望。
南朝宋鲍照《伤逝赋》:“诚衰耄之可忌,或甘愿而志违。”
心甘情愿。
邹韬奋《萍踪寄语》八六:“而且在真有自立能力的机会的女子,自己也不甘愿过这样貌合神离的共同生活。”《革命民歌集·石塘胜利歌》:“三月初十天,红军有几千。说道石塘几千烟,不打不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