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凝聚
【全拼】 níngjù
【释义】
  • 积聚;聚合。

    宋叶适《信州重修学记》:“道之凝聚显发,此最其盛者。”《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勒医工某,验得某人项右额下先因血气凝聚结成癭肿,其大如杵。”明叶子奇《草木子·管窥》:“水土震荡,渐加凝聚,水落土出,遂成山川。”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有物浮於海面,其状如糠,几数百里,风涛激逐,凝聚不散。”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五章:“所有人的眼光,都凝聚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

  • 【例句】 1、该组织成员间产生了志同道合的凝聚力.
    2、 这部名著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
    3、 这种凝聚态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4、 源越强,随后发生的凝聚越迅速。
    【近义词】 1. 凝聚 - 凝结

    【凝结】释义:

  •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高诱注:“凝,如脂凝也。”五代齐己《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朱子语类》卷四五:“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峰回路转》:“﹝潭水﹞像一块正在凝结的玉,澄澈而看不见底。”

  • 纠结;集聚。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者,干人也。”元赵孟頫《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千巖万壑来几上,中有絶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鐫磨。”《再生缘》第五七回:“此刻看来还可救,止不过,忧悲凝结在心胸。”杨朔《画水绣水》:“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 2. 凝聚 - 凝集

    【凝集】释义:

  • 集聚;凝结。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他宛如在从前教授国文的课室中,心神凝集于彼此的讨究。”郭沫若《北伐途次》九:“在路上赶过了不少的人,在一处山凹处看见了一处地雷爆发过的地方,地上溅的血还是鲜红的,没有凝集。”

  • 【反义词】 1.凝聚 - 融化

    【融化】释义:

  • 熔化;溶解。

    宋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復取白药少许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视之,真金也。”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坚冰碰到春温,就融化为涟漪的波澜了。”冰心《寄小读者》十三:“山上的雪,雨打风吹,完全融化了。”

  • 融会;融合。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作诗要融化,岂可执而不通。”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夺胎换骨之法,诗家有之,须善融化,则不见蹈袭之迹。”魏巍《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他是为个人、为少数人而生活呢,还是把他个人融化在集体之中,为集体、为大多数人而生活。”


  • 2.凝聚 - 融解

    【融解】释义:

  • 溶解,融化。

    夏衍《复活》第一幕:“春雪已经开始融解,天气还是很冷。”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冰雪在阳光下融解,变得又松又软。”

  • 消失;消散。

    谢觉哉《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问题》:“少数人在参加体力劳动中冷的情绪,将很快就会在热的气氛中融解掉。”

  • 通晓了解。

    黄远庸《外交总长宅中之茶会》:“其谈吐超俗,似於吾国之社会人事不甚融解。”


  • 【相关词】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凝碧池》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严凝 丰凝 何香凝 停凝 典凝 冰凝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冲凝 冷凝 冷凝器 冷凝管 冻凝 凝一 凝严 凝乳 凝乳酶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