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年龄
【全拼】 niánlíng
【释义】
  • 人或其他生物已经生存的年数。

    《礼记·文王世子》:“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南朝梁沉约《奉华阳王外兵》诗:“餐玉驻年龄,吞霞反容颜。”宋陆游《乞祠禄札子》:“实缘年龄衰迈,气血凋耗,夏秋之际,痼疾多作。”魏巍《火与火》:“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当一个人民军的战士。’可是我们说:‘你的年龄是不够的呀!’”

  • 【例句】 1、我巴望能到自食其力的年龄
    2、 他在步入六十岁时去世(即实足年龄59岁).
    3、 生肌培养物的年龄影响融合能力。
    4、 她十六岁, 而智力年龄是五岁.
    【近义词】 1. 年龄 - 岁数

    【岁数】释义:

  • 年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於岁数。’”

  • 指人的年龄。

    老舍《柳屯的》:“她有多大岁数,我说不清。”冰心《冬儿姑娘》:“姑爷岁数也不大,家里也没有什么人。”

  • 2. 年龄 - 年事

    【年事】释义:

  • 年岁,年纪。

    南朝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已蹉跎,生平任浩荡。”唐杜甫《重送刘十弟判官》诗:“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巴金《秋》四八:“他们外婆年事已高,他们两个舅舅都到外州县做事情去了。”

  • 指过农历新年的事务。

    《红楼梦》第五五回:“且説荣府中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因年内年外操劳太过,一时不及检点,便小月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年前忙忙的回家一趟,料理毕了年事,便赶回来。”

  • 3. 年龄 - 年岁

    【年岁】释义:

  • 犹年月。岁,年。

    《楚辞·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南朝宋谢灵运《邻里相送至方山》诗:“资此永幽期,岂伊年岁别。”明刘基《帝台春》词:“年岁促,欢去速,意易足,事难续。”

  • 指年头。

    叶紫《丰收》:“春分奇冷,一定又是一个大水年岁。”沙汀《航线》:“这年岁,少开口啊!”

  • 犹年成,年景。

    《墨子·七患》:“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后汉书·鲁恭传》:“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穀价常贵,人不寧安。”《儒林外史》第一回:“年岁不好,柴米又贵。”《中国歌谣资料·南社会饮歌》:“耕田园遇好年岁,收得麻,收得米,捕得鹿且多。”

  • 年纪。

    《周礼·夏官·司士》:“辨其年岁,与其贵贱。”贾公彦疏:“知羣臣在任及年齿多少也。”宋沉作喆《寓简》卷十:“见人家后房或北里娼女多隐讳年岁,往往不肯出二十以上。”康濯《春种秋收·灾难的明天》:“儿子并且怕他娘,也觉得应该体贴他娘,不敢逼着上了年岁的老太婆逃出去拼死活。”

  • 4. 年龄 - 年数

    【年数】释义:

  • 数年,多年。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汉蔡邕《朱公叔议》:“位在牧伯,职据纳言;秉权食禄,实有年数。”唐柳宗元《送元暠师序》:“元暠师居武陵,有年数矣。”

  • 年的数目。

    《史记·晋世家》:“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宋欧阳修《与王深甫论世谱帖》:“以年数推之,与乾元之説,不较可知。”

  • 泛指时间。

    《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孜孜,毙而后已。”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做是应该的,只是年纪上来了,到底差劲了,早些年数,莫说这三根竹子,哼!”

  • 5. 年龄 - 年纪

    【年纪】释义:

  • 纪年年数。

    《史记·晋世家》:“靖侯已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晋书·四夷传·倭人传》:“不知正岁四节,但计秋收之时,以为年纪。”《红楼梦》第一回:“朝代、年纪、失落无考。”

  • 年号。

    《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吕延济注:“并因瑞以为年号之纪。纪,记也。”

  • 年龄。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去官之后,年纪尚少。”唐崔氏《述怀》诗:“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那些人家闻得李雄年纪止有三十来岁。”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你这样年纪轻轻,便敢这样肆无忌惮的乱说!”

  • 年代;时代。

    《宋书·索虏传》:“往者刘、石、苻、姚,递据三郡,司马琅邪,保守扬、越,绵绵连连,绵歷年纪。”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少时来往江东岸,人代更移年纪换。”

  • 6. 年龄 - 年齿

    【年齿】释义:

  • 年龄。

    《庄子·徐无鬼》:“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年齿虽高,气力逾励。”《水浒传》第四一回:“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张篁溪《记自立会》:“入会者各书姓名、乡里、年齿,服业于会籍,以便时通信札。”孙犁《读<蒲柳人家>》:“年齿相差,时代先后,老的见解,总常常是保守落后的。”

  • 7. 年龄 - 春秋

    【春秋】释义:

  • 春季与秋季。

    《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晋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 指春秋两季的祭祀。

    《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韦昭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 泛指祭祀。

    《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 泛指四时。

    《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汉张衡《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 光阴;岁月。

    《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郭小川《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 年纪;年数。

    《战国策·楚策四》:“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李广田《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 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惧,作《春秋》。”宋范仲淹《近名论》:“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 古编年史的通称。如周之《春秋》,燕之《春秋》等。

    汉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唐刘知几《史通·六家》:“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康有为《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 春秋、战国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 10.指褒贬。

    《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王生)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 11.时代名。

    孔子《春秋》记事,从周平王四十九年,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春秋时代。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春秋时代。《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春秋之末,羣经方备。”唐韩愈《进士策问》:“春秋之时,百有餘国。”

  • 【相关词】 -----@/////.年月 -年 -年代 “年糕”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   年   年月   年轻人   那年乱世如麻   鲐背之年  年  年月日  据报道,“追梦者”迷你航天飞机机身结构亮相,内华达山脉公司将在年内开启“追梦者”航天飞机的轨道飞行  鲐背之年 《乾坤万年歌》 《公元前一百万年》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 《匆匆那年》 《国风美少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