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匿心
【全拼】 nì xīn
【释义】
  • (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

  • 同本义

    崇谗慝也。——《尔雅》。释文:“慝,言隐匿其情以饰非。”

    察军慝。——《周礼·环人》。注:“慝,阴奸也。”

    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左传·僖公十五年》。注:“阴恶,非法所得。”

    日入慝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奸恶也。”

    匡邦国而观其慝。——《周礼·匡人》。注:“奸伪之恶也。”

    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唐·刘叉《雪车》

    又如:慝人(邪恶的人);慝作(奸恶之人乘机而起);慝伪(奸伪);慝礼(不正之礼)

  • 灾害

    以伏蛊慝。——《国语》

  • 恶人;坏人

    如此,则国平而民无慝矣。——《管子》

  • 阴气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左传》注:“慝,阴气也。”疏:“人情爱阳而恶阴,故谓阴为慝。”

  • 瘴气蛊毒之类

    道地慝。——《周礼·土训》。注:“地慝,若障蛊然也。”司农注:“地所生恶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属。”

  • 禁讳的语言

    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周礼》。郑玄注:“方慝,四方言语所恶也。”

  • 差错

    有过慝之度。——《国语》

  • 〈动〉

    1. 变更,差错。通“忒”

      之死矢靡慝。——《诗·鄘风·伯舟》

      岂曰不极?伊胡为慝!——《诗·大雅·瞻卬》

      有过慝之度。——《国语·周语下》

      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汉书·王嘉传》。颜师古云:“慝,恶也。”

    2. 通“匿”。隐藏

      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墨子·尚贤下》

      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例句】 1、先教后刑、“原论罪”、“亲亲得首相”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的主要内容。
    【相关词】 亡匿 伏匿 众匿 依匿 侧匿 侵匿 凭匿 包荒匿瑕 匿丧 匿伏 匿作 匿光 匿名 匿名书 匿名信 匿名帖 匿名揭帖 匿善 匿尧 匿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