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文选·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復,心焉内疚。”李善注:“《毛诗》曰:‘既往既来,我心永疚。’疚,病也。”晋陶潜《荣木》诗:“我之怀矣,怛焉内疚。”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白萍》:“渐近余园,林内疚,止步不前。”巴金《怀念萧珊》二:“我怀着内疚的心情看看他。”
【惭愧】释义:
亦作“慙媿”。亦作“慙愧”。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国语·齐语》:“是故大国慙媿,小国附协。”《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慙愧而已。”《南史·孝义传上·韩係伯》:“隣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巴金《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唐王绩《过酒家》诗之五:“来时长道貰,惭愧酒家胡。”唐元稹《长滩梦李绅》诗:“慙媿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雪到长滩。”宋苏轼《浣溪沙》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翠浪舞晴空。”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箇小娘子。”《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説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愧疚】释义:
惭愧而内疚。
叶圣陶《病夫》:“但是迟疑了好久,那种愧疚的情绪渐渐淡薄了。”公刘《哀诗魂》诗:“我赶来北京看你,带着愧疚和惶怵。”
【抱愧】释义:
心中有愧;惭愧。
《新唐书·房玄龄传》:“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羣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天雨花》第十三回:“必然推説黄小姐,累他抱愧不相应。”徐特立《欧洲义务教育现状》:“至于学问一事,是抱愧得很,不过将来或者有点希望而已。”
【抱歉】释义:
心中不安,觉得对不起人。
清李渔《慎鸾交·赠妓》:“连因俗冗,不得过来奉陪,甚是抱歉。”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匠门业师谓:平生所抱歉者,仙释二氏书,篇中罕能运用。”老舍《神拳》第四幕:“大师兄,这两天短看你们,十分抱歉!”
【羞愧】释义:
羞耻和惭愧。
《后汉书·刘玄传》:“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车尘马足之间。”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自己在讲堂上胡说了几句便骗得听众拍手,真是应该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