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南诏
【全拼】 nán zhào
【释义】
  • 古国名。建于盛唐时,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受唐册封,历十三王,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蒙舍詔在诸部南,故称南詔。”唐白居易《红藤杖》诗:“南詔红藤杖,西江白首人。”清赵翼《龙尾关》诗:“缅维天宝年,南詔早自大。”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南诏是以乌蛮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 【例句】 1、第一窟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从总体上看来给人以庄严、穆的感觉,显示了谋略治国的王者形象。
    2、 军事是南诏重要的支撑,是南诏与唐朝、吐蕃政治博弈的资本。
    3、 大虫皮考——兼论吐蕃、南诏虎崇拜及其影响
    4、 石窟的精华部分为南诏王室所造,其余为大理王室及南诏、大理时期的善男信女个人捐造。
    【相关词】 (南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终南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南云忠一  南京  南北  柯南·道尔  贾南风  越南  钟南山  魏晋南北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南京暴行》 《南京条约》 《南山南》 《南方文学》 《南游记》 《南部新书》 《南陵别儿童入京》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