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南司
【全拼】 nán sī
【释义】
  • 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梁书·江淹传》:“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张綰奏敬容协私罔上,合弃市。”《通典·职官六》:“自齐、梁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

  • 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马存亮同入,諍於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 【例句】 1、太平洋
    2、 外都水丞
    3、 亚胺培西他丁钠
    【相关词】 (南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终南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南云忠一  南京  南北  柯南·道尔  贾南风  越南  钟南山  魏晋南北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南京暴行》 《南京条约》 《南山南》 《南方文学》 《南游记》 《南部新书》 《南陵别儿童入京》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