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目力
【全拼】 mùlì
【释义】
  • 视力。

    《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準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宋陆游《夜坐闻湖中渔歌》诗:“少年嗜书竭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鲁迅《故事新编·铸剑》:“天色愈暗,他也愈不安,尽目力望着前方,毫不见有国王回来的影子。”艾青《大西洋》诗:“在目力所不能及的、迷蒙的、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埋伏着危险。”

  • 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辈品题者,尽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无题识。”元汤垕《画论》:“书画之好本士大夫适兴寄意而已……若赏鉴高尚之士,固不待破説,平常目力未定者,或为所惑。”

  • 观察事物的能力。

    明张宁《方洲杂言》:“袁尚宝忠彻,世善相人……一日所接,岂止数十,内鑑不精,目力随乱,与世之凡士,何相远哉!”

  • 【例句】 1、靠目力观察.
    2、 乔用他的敏锐的目力看到空中有成群的猛禽在翱翔。
    3、 它们就把所有目力见得着的鸟儿,和所有还没入蛰的爬虫,都引得注意起来。
    4、 李玉亭倚在窗口,竭目力张望。
    【近义词】 1. 目力 - 眼光

    【眼光】释义:

  • 视线。

    唐贾岛《送刘知新往襄阳》诗:“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宋苏轼《起伏龙行》:“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清秦笃辉《平书·物宜篇上》:“眼光闪烁者,多阳恶之小人。”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她的眼光落在宁金山那灰军衣上,望了老半天。”

  • 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清吴伟业《梅村诗话》:“卧子奕奕眼光,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鲁迅《书信集·致时玳》:“例如《作家》月刊……它的盛衰,是和‘国防文学’并无关系的,而他们竟看得如此之重,即可见其毫无眼光,也没有自信力。”茅盾《昙》五:“王司令,少年腾达,人又漂亮,我的眼光断不会错的。”冰心《庄鸿的姊姊》:“以哲学的眼光看去,早死晚死,都是一样的。”

  • 指眼睛。

    清沉曰霖《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见其囚眼光泛白,身冷如冰。”茅盾《子夜》十三:“屠维岳的眼光红得要爆出火来。”

  • 视力。

    清王陈梁《烛影摇红·自题秋夜校书图》词:“花甲餘三,眼光那比当年俊。”

  • 2. 目力 - 眼力

    【眼力】释义:

  • 视力。

    唐姚合《武功县居》诗:“簿书销眼力,盃酒耗心神。”宋陆游《登塔》诗:“眼力老未减,足疾新有瘳。”冰心《三寄小读者》九:“我一口气看了下去,坐久了,眼力用多了,就觉得精神恍惚,天地异色!”

  • 欣赏鉴别的能力;眼光;见识。

    宋周密《齐东野语·前辈知人》:“初非有袁李之术,特眼力高,閲人多故尔。”《西游记》第四十回:“噫!不知是那个有眼力的,想应认得我了。”清李渔《慎鸾交·心归》:“奴家没有眼力,不辨高低。”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任老四爽朗地笑着,很满意自己观察事物的眼力。”

  • 3. 目力 - 视力

    【视力】释义:

  • 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

    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他又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现时正在飞行的途中,阴沉的树林,雾翳的地面早消失在视力之外了。”

  • 【相关词】  海牛目 《夏目友人帐》 《本草纲目》 一叶蔽目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目 一目之士 一目了然 一目五 一目五行 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 万目睚眦 万目睽睽 三年不目月 上用目,则下饰观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