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墨客
【全拼】 mò kè
【释义】
  • 对文人的通称。

    汉扬雄《长杨赋》:“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按,《长杨赋序》谓:“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赋中称客为“墨客”,后遂为文人之别称。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宋陈亮《赠武川陈童子序》:“自古圣人,及若后世之贤智君子,骚人墨客,凡所以告语童子者,辞虽各出其所长,而大概不过此矣。”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文人墨客大概是感性太锐敏了之故罢,向来就很娇气。”

  • 【例句】 1、词人墨客
    2、 风人墨客
    3、 琅玡山不算高,主峰只有海拔317米,但山清水秀,林壑优美,自古以来就是墨客骚人的游览胜地。
    【近义词】 1. 墨客 - 书生

    【书生】释义:

  • 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

    《东观汉记·赵孝传》:“﹝孝﹞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於亭门塾。”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閤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宋何薳《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属对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茅盾《脱险杂记》十二:“人家说他战前还在广州教书,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但一举一动,依然是书生风度。”

  • 抄写的人。

    唐唐临《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煬帝会虞世南等四十人选文章……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分番钞书。”

  • 2. 墨客 - 文人

    【文人】释义:

  • 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

    《书·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孔传:“使追孝於前文德之人。”《诗·大雅·江汉》:“釐尔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郑玄笺:“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者。”孔颖达疏:“汝当受之以告祭於汝先祖有文德之人。”马瑞辰通释:“文人,犹云文祖、文父、文考耳……文人亦追自称其先祖。此诗‘文人’,传、笺俱指召穆公之先人,甚确。”

  • 知书能文的人。

    汉傅毅《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唐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清周亮工《哭樵川门人杨凌飙》诗之三:“文人命薄将军死,谁赋城南旧战场。”峻青《秋色赋·傲霜篇》:“古今往来,有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写下了无数赞美菊花的诗词和图画。”

  • 3. 墨客 - 文士

    【文士】释义:

  • 知书能文之士。

    《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饰,诸侯乱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陇右多文士,光武加意於书辞。”唐韩愈《与袁相公书》:“窃见朝议郎、前太子舍人樊宗师……习於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鲁迅《集外集拾遗·诗歌之敌》:“豢养文士仿佛是赞助文艺似的,而其实也是敌。”

  • 4. 墨客 - 诗人

    【诗人】释义:

  • 指《诗经》的作者。

    《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 写诗的作家。

    汉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唐白居易《马上作》诗:“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明黄淳耀《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摩詰、昌黎、梦得、圣俞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孙犁《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 5. 墨客 - 骚人

    【骚人】释义:

  • 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 诗人,文人。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宣和画谱·李公麟》:“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

  • 【相关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眉  德墨忒尔 《墨经》 《墨菲》 《墨菲定律》 三墨 不拘绳墨 中墨 丸墨 丹墨 义墨 乌漆墨黑 乌鲗墨 二墨 亟墨 伽倪墨得斯 余墨 儒墨 刀墨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