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摹儗”。模仿。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文通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谢朓。”宋陆游《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诗:“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明宋濂《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至於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閲歷事物,真我自立,絶去摹儗,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萧军《羊·樱花二》:“教员们常领他们到那里去画风景,也有自己跑到假山各处摹拟兵们打仗的。”
指仿制品。
元杨弘道《东坡<石钟山记>墨迹》诗:“摹拟遍天下,真伪杂相半。”
犹假想。
艾青《火把·演说》诗:“他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烁,像在搜索他所摹拟的敌人。”
【创造】释义:
亦作“剙造”。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宋书·礼志五》:“至于秦汉,其(指南车)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復创造。”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按此书隶,在春秋之前,但诸国或用或不用。程邈观其省易,有便於时,故脩改而献,非创造也。”李大钊《今与古》:“历史是人创造的,古时是古人创造的,今世是今人创造的。”秦牧《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创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记录。”
制造;建造。
《三国志·魏志·曹髦传》:“诸葛诞创造凶乱,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絜秉节守义,临事固争,为诞所杀。”《北史·长孙道生传》:“初,绍远为太常,广召工人,创造乐器,唯黄鐘不调,每恒恨之。”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寺左有九曲亭,乃东坡之所剙造,而子由之所记焉。”闻一多《红烛》诗:“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犹创作。谓撰写文章或创作文艺作品。
《后汉书·应劭传》:“其见《汉书》二十五,《汉记》四,皆删敍润色,以全本体。其二十六,博採古今瓌瑋之士,文章焕炳……其二十七,臣所创造。”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世界>》:“新的年青的文学家的第一件事是创造或介绍,蝇飞鸟乱,可以什么都不理。”
【独创】释义:
独特的创造;独自创造。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然诸书惟孝标一二出自独创,自餘皆聚集一时文学之士奉詔编辑者,非一人手裁也。”鲁迅《呐喊·端午节》:“只要看伊近来不很附和,而且常常提出独创意见,有些唐突的举动,也就可以了然了。”郭沫若《天地玄黄·今屈原》:“这是独创一格的草书,不仅前无古人,亦恐后无来者。”张天翼《新生》:“这些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叫别人听了会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