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民则
【全拼】 mín zé
【释义】
  • 人们行为的准则。

    《书·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则。”《国语·晋语五》:“今宋人弑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艺文类聚》卷三八引汉崔瑗《南阳文学颂》:“我国既淳,我俗既敦;神乐民则,嘉生乃繁。”

  • 治民的方法。

    《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韦昭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

  • 【例句】 1、因此我们常见勇气在治国家中曾有奇效,而在有统治阶级或君主的国家中不如此之甚:又勇气总是在勇敢的人们初次活动的时候功效大,而以后就没有这样大了; 因为勇气是不善于守信的。
    2、 令素行以教其,服﹔
    3、 不偷
    4、 以为主的时代,老百姓又要政府减税,又要政府加福利,无疑是“割胫啖腹”,若当选的政客将他所开的支票一一兑现,百姓腹饱而国亡。
    【相关词】 “小游民” “汉民族传统服饰”   民   第三套人民币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为人民服务》 《人民文学》 《人民日报 《公民凯恩》 《历史深处的民国》 《四万万人民》 《时间移民》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一人有庆,兆民永赖 一民同俗 万民 万民伞 万民涂炭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