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民望
【全拼】 mín wànɡ
【释义】
  • 民众的希望、心愿。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絶民望也。”《东观汉记·杜林传》:“祀郊高帝,诚从民望,得万国之心。天下福应,莫大於此。”《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清钱谦益《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益勉自修,以答民望。”

  • 民众所仿效的对象。

    《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朱熹集注:“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

  • 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

    南朝梁沉约《授王亮左仆射诏》:“朝端任重,刑政斯出,自非民望时宗,莫谐兹举。”《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胡三省注:“民望,郡之贤豪,为一郡所宗嚮者。”明方孝孺《绿畴轩记》:“德足以师其乡而为民望者,余之所愿见也。”

  • 在民众中的声望。

    《陈书·虞寄传》:“亦为寄有民望,且优容之。”

  • 【例句】 1、以此推论,特首和特区政府民望的上升可能是受惠于西九规划居多。
    2、 北京述职和立法会答问大会似乎有助提升特首的民望
    3、 曾荫权的民望评分自6月底开始持续下跌,现时已经靠近出任署理特首前的水平。
    4、 调查在立法会选举期间进行,董建华的民望继续从5月中的低位反覆上升,但升势有放缓的迹象。
    【相关词】 “小游民” “汉民族传统服饰”   民   第三套人民币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为人民服务》 《人民文学》 《人民日报 《公民凯恩》 《历史深处的民国》 《四万万人民》 《时间移民》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一人有庆,兆民永赖 一民同俗 万民 万民伞 万民涂炭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