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奥,奥妙。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微忽必识,妙也;美妙不昧,疎也。”
美好奇妙;美好。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在这样的环境里,要领略艺术的美妙,我觉得是万难做到的。”宋之的《草地颂歌》:“在这一严寒的高原地带,谁知竟盛产各种各样美妙的水果。”
【优美】释义:
美好。
《后汉书·蔡邕传》:“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北史·魏临淮王彧传》:“三人才学虽并优美,然安丰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宽雅。”柔石《二月》:“一切在月光下映得非常优美。”刘白羽《日出》:“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
美学名词。婉约柔和的美。壮美或崇高的对称。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章:“而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
【动听】释义:
听起来使人感动或很感兴趣。亦有使人感到优美悦耳的意思。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唐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君奏疏諫,召见问状,有言动听。”鲁迅《书信集·致蔡斐君》:“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
【悦耳】释义:
动听,好听。
汉枚乘《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唐皇甫湜《制策》:“欲远小人而好悦耳之言,所以巧諛常进也。”宋欧阳修《春秋论上》:“简直无悦耳之言,而新奇多可喜之论。”峻青《秋色赋·乡音》:“啊!多么雄壮悦耳的声音啊!”
【美丽】释义:
美好艳丽;好看。
《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於女子。”三国魏曹植《七启》:“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駰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南史·韩子高传》:“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指美女。
唐沉既济《任氏传》:“崟姻族广茂,且夙从逸游,多识美丽。”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緑珠本梁氏子。今有緑珠水,相传水旁间产美丽。”
【美好】释义:
好。
《庄子·盗跖》:“今长大美好,人见而説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若无茇而种瓜者,地虽美好,正得长苗直引,无多槃歧,故瓜少子。”宋梅尧臣《和王仲仪楸花》:“春阳发草木,美好同一时。”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今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事物。
【丑恶】释义:
丑陋恶劣。
《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史记·龟策列传》:“人或忠信而不如诞谩,或丑恶而宜大官,或美好佳丽而为众人患。”宋梅尧臣《和瘿杯》:“物以美好称,或以丑恶用。”杨朔《木棉花》:“抛在他们身后的是残酷的战争,丑恶的现实。”
谓使人感到以做恶事为耻。
《韩诗外传》卷八:“升贤赏功以劝善,惩奸絀失以丑恶。”
指人下体。
《世说新语·德行》“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刘孝标注引晋王隐《晋书》:“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髮,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鯤、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於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幘,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
【丑陋】释义:
容貌难看。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性钝口訥,形貌丑陋。”《说郛》卷二五引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谐噱》:“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西游记》第六七回:“那老者见了他相貌丑陋,便也拧住口。”
指行为不雅,识见浅薄。
丁玲《韦护》第二章:“她想起适才的争执,简直觉得那是太愚蠢和丑陋了。”
【难听】释义:
声音不悦耳。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四号》:“这是谁也可以想象出来的一种难听的声音。”
语言粗俗刺耳。
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阿姆骂的话,大都极难听。”
名声不好听,不体面。
茅盾《子夜》十五:“自己人打架,说出去也难听,而且破坏了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