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落。
《魏书·世宗纪》:“詔兵士钟离没落者,復一房田租三年。”《唐律疏议·名例·会赦应改正征收》:“没落外蕃、投化,给復十年。”唐杜甫《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同谋誓众,於前后没落之徒,曲成翻动,阴合应接,积有岁时。”
衰败,趋向灭亡。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本是一个没落的货,只为丈夫及第,一时一霎更变起来。”王季思《翠叶庵乐府·古城》:“谁在这古城放起一把火,叫魔鬼和黑狱同时没落。”
【消亡】释义:
灭亡;消失。
《诗·卫风·氓序》:“宣公之时,礼义消亡。”宋苏辙《许昌》诗之三:“齿髮衰变,气血消亡。”清刘大櫆《慎始》:“春秋、战国之间,尝有任侠姦人矣,以一朝之感激为人报仇,至於皮面出肠而不悔。然数百年之后,息灭消亡,无復聂政、荆軻之餘韵者,此岂待朝廷之禁令诛絶哉?”鲁迅《<淮风月谈>后记》:“时光,是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跟着过去,不久就在我们的记忆上消亡。”
【消失】释义:
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
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我在这样的地方,视觉本能几乎消失了。”许地山《空山灵雨·别话》:“黄昏底微光一分一分地消失了。”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最后,四个文化慢慢地都起着变化,互相吸收、融合,以至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的个别性渐渐消失。”
【消灭】释义:
消失,灭亡。
《列子·杨朱》:“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后汉书·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於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他们横竖就要消灭的。”
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汉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留心署置,以明消灭邪枉之迹。”《后汉书·郎顗传》:“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干戚……於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蟠龙镇一仗消灭了胡匪一六七旅以后,就到了安塞地面,参加了真武洞几万人的祝捷大会。”
【消逝】释义:
消失。
叶圣陶《倪焕之》二一:“火车开走了,隆隆的声音渐渐消逝,小车站又给沉寂统治了。”沙汀《航线》:“救生艇消逝在烟雾和火焰里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这时天已经黑尽了,整个村子轮廓消逝在昏暗中。”
【全盛】释义:
最为兴盛或强盛。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凡诸宫殿门臺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鄴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序》:“汉祖承全盛之秦,二世之末,天下始乱。”清李渔《凰求凤·先声》:“小生吕曜……际皇明全盛之世,处六朝最胜之区。”吴晗《海瑞》:“况钟、周忱所处的十五世纪前期,正是明封建王朝的全盛时期。”
指青春盛年。
唐刘希夷《代白头吟》:“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兴旺】释义:
兴盛,旺盛。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四折:“今日箇宴享,众将受赏,万万载皇图兴旺。”《水浒传》第五八回:“孔亮看见三关雄壮,枪刀剑戟如林,心下想道:‘听得説梁山泊兴旺,不想做下这等大事业!’”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新生】释义:
刚出生。
《庄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刚产生;刚出现。如:新生事物、新生力量。
再生;获得新的生活。
巴金《新生·五月二十五日》:“到了A地,你底生活史上又会翻开一篇新页了。你得到了新生,我和静淑都替你高兴。”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处处都浮跃着新生的喜欢。”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也没有完全杜绝梁建新生的可能性。”
新生命。
鲁迅《<呐喊>自序》:“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孙犁《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现在正是春天,依然是桃红陌上,燕筑堂东,孕育着新生。”
指初学的儒生。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科举时称刚考中秀才的人。
清梁章鉅《称谓录·秀才》:“今新进学为新生。”
新入学的学生。
《光明日报》1986.12.19:“中国人民大学最近的一份新生心理发展水平调查分析报告提出,班主任要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断乳期。”
【沦落】释义:
剥落;磨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石字沦落,无復在者。”《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附文:“庆歷中,夏文庄公集古文四声韵所载石经数十字,盖有此碑所无者,而碑中古文亦有韵所不收者,则沦落之餘,两家所得自不同耳。”
流落;漂泊。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清陈维崧《画堂春·春景和少游原韵》词:“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湖湘。”郁达夫《过去》:“更想想我自家的沦落的半生,也被她的哀泣所感动。”
指物件散落。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器﹞散亡殆尽,沦落人间者能有几。”
衰败。
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诗:“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选物力最高者差充衙前,如此则有物力人户,常充重役,自非家计沦落,则永无休息之期矣。”
亡故。
宋陆游《寓言》诗之三:“故交沦落尽,至理与谁论。”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明妃和亲,行至黑龙江,投江而死,良由惜其沦落,故创此説。”宁调元《唐守楩蹈江死以此哭之》诗:“国士无多沦落尽,青磷遥夜起山邱。”
【腐朽】释义:
腐烂朽败。
《管子·轻重丁》:“大夫多并其财而不出,腐朽五穀而不散。”汉王充《论衡·论死》:“如死,其形腐朽,虽虎兕勇悍,不能復化。”宋苏轼《欧阳季默以油烟墨见饷》诗:“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二·神木》:“闻其木尚存一二,心已腐朽,人可于腹中行过。”茅盾《色盲》四:“他仿佛跌入一个深黑的土坑,感到了腐朽的窒息样的昏迷。”
比喻思想陈腐或制度败坏。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张天翼《新生》:“那位老先生够得上说百分之百的腐朽。”巴金《<探索集>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腾达】释义:
升腾;上浮。
明刘基《秋怀》诗:“阴氛方腾达,密雨已弥漫。”《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集注引汪琥曰:“病方三日,曾经汗矣,其热自内腾达於外。”
指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宋赵蕃《寄周畏知》诗:“公寧免腾达,我乃愿婆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近已为《新上海半月刊》编辑,颇有腾达之意。”
【衰退】释义:
(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衰弱退步。
唐沉千运《濮中言怀》诗:“衰退当弃捐,贫贱招毁讟。”宋范仲淹《奏策试方略等人各与缘边差遣事》:“或乡曲有誉,年未衰退。”清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书》:“乃知暮年衰退,才益不足副其所见矣。”巴金《随想录》十:“何况记忆力衰退,读者来信看后一放就忘,有时找起来就很困难。”
(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衰落减退。
宋陆游《乞致仕札子》:“记问荒疏,文辞衰退,重负夜行之责,难贪昼接之荣。”柳青《铜墙铁壁》第二章:“镇川堡解放以后,各样生意又大大衰退。”
【鼎盛】释义:
兴盛;昌盛。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经典礼章,跨周轢汉,唐虞之文,其鼎盛乎!”《红楼梦》第一一五回:“王夫人道:‘现今府上復又出了差,将来不但復旧,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来。’”朱自清《那里走·我们的路》:“如大华饭店和云裳公司等处的生涯鼎盛。”
正当壮年。
《汉书·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南史·孔靖传》:“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躋,废立之事,臣不敢闻。”《明史·卢洪春传》:“陛下春秋鼎盛,诸症皆非所宜有。”